2010-07-29

人物專訪︱莫妮卡.齊樂暢談圖書館的文化使命!

莫妮卡.齊樂 (Monika Ziller) : 缺乏信任感,或許是錯在「擺錯位子」。

圖書館的內容數位化工程進行依舊,過程中,有時難免不小心踩到了出版社的腳。難道圖書館業與圖書業間的關係是越走越遠了嗎?德國出版書商週刊記者塔瑪拉.懷思 (Tamara Weise) 專訪德國圖書館協會甫上任主席莫妮卡.齊樂 (Monika Ziller) ,就圖書館業未來如何與圖書業進行目標性的功能結合、圖書館的未來自我期許、智慧財產權維護 ─ 以及一座現代化圖書館的使命。

受訪人物:莫妮卡.齊樂 (Monika Ziller) 擔任德國圖書館協會主席(Deutschen Bibliotheksverbands)。任期於 2010 始至 2013 年止。自 2001 年起,擔任德國海爾博恩市立圖書館 (Stadtbibliothek Heilbronn) 館長 ; 除此,她於開卷基金會 (Stiftung Lesen) 董事會奉獻心力 。
── 德國圖書館協會旗下擁有近二千名會員。

懷思:在您任職館長期間,曾採取了多項措施,出版社與書局業者認為您目前在協會提出的企劃中卻隻字不提,理由何在?
齊樂:可能是因個人的喜好不同吧。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個人稍有疏忽。事實上,圖書館與圖書業者間的合作其實相當熱絡:舉例來說 ─「世界圖書日」、「朗頌比賽」。不過,我們先撇開這樣的文化活動不談,圖書館協會的使命,促使我們有時得依尋不同的目標向前邁進。 

懷思:您在圖書業的角色還有哪些?
齊樂:創意、出版社、書局與圖書館在「知識傳遞」的環結上,彼此關係緊密相扣。透過內容數位化普及形式越來越流行,讓彼此原本的工作產生巨變 ─ 並帶來了不安全感。正因如此,我認為我們現在應當再度坐下研擬一套合作對策。 

懷思:能否請您進一步說明,是什麼樣的對策?
齊樂:例如,出版書商協會能夠協助與確保我們爭取到充裕的採購經費。除此之外,「內容數位化」讓我反而看到良機,圖書館與圖書業者一同發展版權使用機制。

懷思:您提倡圖書館採用「開放式閱讀」專案,以及根據您的說法,對民眾採取無條件式的開放。真的無條件嗎?您有碰到難題嗎?
齊樂:圖書館採「開放式閱讀」 ─ 換句話說,就是民眾通往知識的路上,不設路障。圖書館協會於 2003 年發佈《柏林聲明》(Berliner Erklärung),各方意見的正反思辯,以及衍生出後續多元發展的可能模式,予以評價。甚至,知名學術出版社 ─ 例如,斯普林科學 + 商業媒體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接受「開放式閱讀」的商業往來模式。重點:圖書館要顧及到作者著作權的書面約定,至於出版形式可自行決定。

懷思:您認為學術出版社是一種過渡性的存在嗎?
齊樂:原則上,不是!─ 不過,現在公認適用的商業模式,並不保證未來的永續性。這個觀點,我與聯邦司法部部長的看法完全一致。 

懷思:您要求著作權法在下次修正時,應就資訊採用開放式入口的思考角度納入考量。您能對此進一步說明嗎?
齊樂:自著作權立法以來,教育與學術就享有特殊權力 ─ 數位化時代來臨,並不會動搖這個基本信念。人們不應遺忘,今日的中學生、大學生也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文壇新秀、出版人與書局業者。德國必須經得起競爭的考驗 ─ 教育與學術政策正是保持競爭的核心力。目前我們認為著作權法規範仍處於雜亂不一階段,何況詮釋法律條文,需有高段的文字解讀力,這可考倒了一般的門外漢。我們肯定:學校裡面的私人盜印行為、或是設定資訊使用權限,若是想透過標準行為規範來約束是行不通。因此,我認為國家為此應擔起義務:針對教育與學術立法 ─ 民眾在使用他人創意時,運用適當的補償報酬機制 ─ 也就是在相扣的環結中,安裝一套新的平衡機制。 

懷思:請問「適當」的補償報酬機制指的是哪方面?
齊樂:在不阻擾圖書市場主力運作前提下,教育與學術的全民福址,應當在可理解的前提下,在著作權的框架中予以規範。 

懷思:您說:圖書館自許為「知識廣場」能否請您進一步詮釋知識廣場的深度?
齊樂:圖書館具有多層面貌 ─ 從最初大眾性、學術性質的圖書館、發展到後來的國家型圖書館 ─ 扮演的不只是文化的提供者、館內自行規劃的活動項目與服務的運轉機制 ; 同時,對於來自其他文化與創意團體而言,圖書館也是他們主要的合作客戶。圖書館在經濟體系脈絡中,扮演支援文化活動的角色。  

懷思:能否請您說明圖書館在文化活動裡面的重點特色?
齊樂:圖書館鼓勵民眾發掘、開展創意。圖書館提供民眾一個活潑且安全的工作與學習環境。這裡有資訊技術與傳達教育背景的圖書館專員,帶領您找到您的目標資訊與相關訊息。圖書館提供民眾知識資訊與資料庫入口平台 ; 支援小型公司的在地資訊服務 ─ 高等教育體系圖書館與民間企業共同合作研究專案。 

懷思:上述的市場功能足以概全了圖書館的角色嗎?
齊樂:圖書館當然並不僅限於是民眾的資訊廣場,民眾應當視這裡為舉辦講座的地點,也就是民眾溝通意見、交流新思想與互動學習的地方。圖書館間的彼此交流,也在這裡進行:這裡舉辦的講座不帶商業氣息、是民眾一輩子造訪的學習廣場。在此之外:圖書館不僅是在地、跨區域民眾、甚至也是國際文化節目與產品的潛在舞台。 

懷思:圖書館採購經費目前遭遇的瓶頸有哪些?
齊樂:公共預算裁縮危機讓地方預算跟著受到牽制,連帶造成市立圖書館的購書預書也受到波及。由於國家財政預算施政因素, 2010 年四月,半數以上的市立圖書館受到影響,近 40% 購書籍與媒體預算也因此被刪減。學術類型圖書館的採購預算幾乎處於停置狀態 ─ 資訊數位化讓成本支出不斷增加,也同樣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懷思:能否請您談述圖書館十年後 (2020) 的展望?
齊樂:生機無限哪!─ 因此,我將圖書館目前碰遇到的瓶頸假象先擺在一邊。我的看法:在德國教育的研討會上,曾針對圖書館的形象認知進行討論 ─ 圖書館是民眾學習的殿堂,這裡能夠滿足民眾對知識的好奇心、搜尋資訊與發現知識的功能、民眾溝通交流的學習管道,在圖書館四通八達的連結網中,實現民眾對知識的追求。不分貧富階級、社會階層背景,圖書館的紙本、數位的知識大門為全民而開。受過良好教育訓練的圖書館專員協助民眾在圖書館中完成知識搜尋的目標。您能利用就近的圖書館或是透過網路方式找到您要的資訊。圖書館是「社會網路」的中流砥柱, 民眾能從中找到各式各樣的移動服務。 

懷思:為了能達到圖書館的願景 ─ 不知您對圖書業有何期許 ?
齊樂:圖書館落實教育與文化使命時,圖書業能夠成為我們強力的後盾。雙方討論爭議的模糊地帶,不至偏離事實。事實上,我們彼此應更緊密地信任對方。按往常慣例,圖書館向圖書業者的購書預算高達幾十億歐元,圖書館將書籍資源又都回餽給民眾,不然有些民眾或許連接觸書籍的管道都沒有。我的信念:我們應當繼續研擬一套通用的商業運作模式、網上借閱時則採用版權使用法的新機制 ─ 不讓疑心從中作祟。當然,整件事情的信任基楚仍就在於:「合理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