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書展即將在下週登場,兩家同樣標出建築書系的出版同業,一位是柏林JOVIS社的優亨.維歇爾 (Jochen Visscher)/另一位是蘇黎世Park Books的湯瑪思.克拉默(Thomas Kramer)。他們將在書展上,以通信架構為標題一同租攤展書,並由答覆書本內容的方式做為展出重點。本週週日專欄就由他們說明,為什麼要把個別出版利益與相互競爭的想法擺到一邊,而以共用攤位的方式展書呢?
我們之所以合作展出,初始想法是想做些新鮮的東西。我們覺得,至少從我們各別的出版領域看到,傳統書展本身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下仍然存活著。因為這個緣故,上屆書展一結束我們直接就找對方談,我們考慮的是,出版社舉辦展書活動時,該以什麼形式出現才是符合當代詮釋。
讀者找書會按主題搜尋,不是按出版社找的
我們雙方合作的機緣因此成立,將共同展書活動搬到書展舞台,於時今日的讀者在找書時,多半是按主題關聯字搜尋而不是從個別的出版社找起。此外,我們從另一面從事與書有關的商貿交易展覽,有意從出版內容著手。因為我們是小型出版社的出版發行人,為建築與都市建設主題書標出國際路線後,就要從國際視野著手編列書單。我們出版人也是從讀者問的各類重要問題來決定出版哪些新書,有意藉由新書傳達某些觀點。
我們出書的領域走在時間刻盤上,朝的是另一個方向前進:許多出版社只需將飛進來的議題發表就能帶來足夠資本。然而建築與藝術類別的書得用到大量的圖片不說,還要付出昂貴的譯費與繁複的耗材成本,加上不怎麼便宜的美編費用等等,出版當事人若以純粹經濟因素做為出書的決定程序時,就容易為出版社帶來蝕老本的危機。
我們就是從這樣的危機跨出了一小步,以共同展書的形式做為內容銜接在與時俱進中的進程,我們看到的是雙方相同視野之處,因而將出版的個別利益及相互競爭想法擺到一邊。
我們有意將書本的意義做為建築論壇與會人士探討的主軸
我們視通信架構也是一種能夠為書本意義定調成為建築論壇探討主軸的機會。精心規劃後的書對應到建築整體連鎖環節時,它就是理想的媒介,當議題看法是從四面八方角度切入建築與城市建設時,書本意義該有的審美價值觀也都一併傳遞出來,而它遇上媒體的社會功能面臨強烈變動之際,這些價值也就成為評論的受體。這方面,我們從日報與星期週報幾乎不置一詞後,願意在此為機構當事人與各位作者搭建一個發表意見與交流的舞台,從今展開。建築與都市建設相關議題並非只在歐洲才有,而是全世界都要面對的未來議題,而且解決問題的迫切性是越來越明顯了。
我們在書展上會用一天的時間,一個主題架構下,配合論壇列出的個別主題展出相關新書,不論這書是否是JOVIS或Park Books出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請作者們與機構代表人在12 點與15點就所敘述的提問發表意見,我們期待同業的您是從超越出版競爭立場的角度為內容踴躍表達意見,不過也請切記,您為建築與都市計劃發表的真知著見,完全是從建築文化的精神角度切入,這些都會攤在陽光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