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30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一百八十五年週年慶生系列報導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協會簡介

1825年,協會由初始一百零八位創始會員逐漸擴增到目前近五千七百位會員,並提供各種有助會員進行商業營運指導與研習課程。目前以會員資訊手冊(紙本)對外公開發表聲明;透過網路媒體連繫會員與互動。每年六月,協會最高決議委員小組在柏林召開全體會員大會,所有會員(書商代表)皆受到邀請,在會員大會就相關議題進行公開表決,召開專業研討會與不同領域專家直接就市場最新趨勢展開面對面研討與請教。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185週年慶生會

1825年4月30日的這一天,一百零八家書商與出版發行人在萊比席共同創立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在一百八十五週年四月三十日的慶生會上,協會雖未安排形式上的正式歷史回顧,在協會慶祝兩百週年慶前夕,協會藉此敬邀業界重要高階領導人提出未來十五年期許並發表他們的個人感言。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公共關係室︱新進公關發言人︱卡特琳娜 · 蕭兒慈 (Katharina Scholz)

「首先,我希望在出版書商協會一百八十五週年紀念日獻上個人的衷心祝福:希望在下一個十五年中,以當機立斷的執行力,在詭譎多變的媒體市場上繼續向前邁進,並以勇氣與真誠帶領協會後起之秀一同為未來數位化的戰略的發展佈局前進。特別是,身為協會的一員,我希望在站在發言人的角色崗位上繼續向市場挑戰全力以赴。」


德國聯邦文化部︱文化部部長︱柏恩得 · 農以曼(Bernd Neumann)

「首先我要表達個人對協會一百八十五歲週年慶個人的衷心祝福。報紙與雜誌業受到數位革命洗禮已行之有年。相對於音樂與電影產業,出版與書店業界是在不久前才將數位化視為業界討論議題,市場上瀰漫者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隱憂。

我認為,出版業與書店業界毫無理由在數位化衝擊下退場。這個信念,主要來自於書籍內容是宇宙文化意識的具體呈現,並不會因為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而產生動搖。人類理所當然會接受將知識「握在手上」,並且確實「瞭解」的巨大轉變。文化部將謹慎維護書籍文化並傳承下去,這個願力,更絕非能由國家教育體系獨立完成。我在這裡呼籲出版發行人與書商代表積極參與電子化變革行動,特別是對沒有購買書籍習慣的家庭當中的年輕人而言。

除此之外,電子變革所演變出新一代的商業合作模式,我將之視為產業的市場機會。距離出版書商協會兩百週年尚有十五年時間。 我秉持對協會傳統歷史的驕傲,在繼往開來的時刻,堅信出版發行人與書商代表能夠駕御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的各類挑戰。」


德國聯邦議院︱議長︱諾貝爾 · 朗莫爾特(Dr. Norbert Lammert

「數年前我應邀為出版書商協會在柏林舉辦的年度會員大會致詞,演講主題涵蓋當時的趨勢發展與挑戰。甫競選上的出版書商協會主席 Gottfried Honnefelder 認為我好像是拿著協會舊教條在訓人。經過事後的瞭解溝通,今天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毫無疑問,協會一百八十五年週年慶生絕對會是接受眾人讚譽的一個美好機會;但是從一個為文化界發聲的政治家與讀書人的雙重角度出發,在我個人祝福中也隱含些許警惕:出版書商業界立基在歷史傳承的多年基礎上,歷史是隨著社會現實面著手。目前出版與書店業界享有國家對文化資產的特別優惠待遇(書籍統一價與降低增收書籍增值稅),但這樣的特別優惠並不包含文化載體,書籍。基於這樣的思考面向度,協會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也就是協會得嘗試在書籍通路體系架構中研擬一套供需平衡的運轉機制,與零售商聯手讓書籍成為我們文明中最顯要的文化載體。如此,不至辜負國家為維護文化資產對書商業者通融實施的特別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