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0

電子書平台月費制採取低空發球策略

電子書平台月費制採取低空發球策略 

電子書缺乏有力的市場數據,電子書平台採行月費制的商業模式是如何運作?它能擔起多少的實質調整?難道提高電子書的能見度也會對讀者多看書、甚至買書起推動作用?

德國人每年花在影片與連續劇的娛樂支出有416,54歐元。這是以提供線上最優惠紅利折抵購物平台deals.com五月份統計1.123位德國消費者的結果。列入這筆開銷的項目包括,電視連線月租費,電影入場門票,另購買DVDs和帶有付費義務的串流服務也在內。若與圖書支出比較:每個家庭每年花在買書的錢平均是132歐元(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相對前者的416,54歐元是低於了許多。由此可知,家庭人口數介在一人與四人之間,每人每年花在買書的錢僅在30與70歐元之間。特別是,德國影音的消費潮流是朝向線上電視點播方向而去,以至未來這方面顯現的數據比例是朝著顯然不利圖書方向在變化。用戶只要在影片選單上,從一目了然的預訂費用表上按下少數的選擇鍵就能下載ㄧ部影片看。顯而易見,線上看片對許多人來說,會比手上看書有誘惑的多。從讀者接受程度來看,首先,閱讀要求讀者專注力比看影片高;其次,看書不像看影片可以在共同觀賞方式下呈現。線上影片店在蓬勃發展。不久前,史提芬.麥爾(Steffen Meier)在書位元部落格(Bookbytes)就對媒體使用的未來展望發表 »月費機制時代來臨了«的預告(註:書位元部落格專門發表圖書科技專文。)

一塊不透明的市場

從類比進入影片與音樂界的過程上,電子書 »租借月費制«的商業模式能否為作者、出版社、服務廠商建構起產業的新價值鏈?閱讀平台Lesen.net在2014年形容起電子書月費制時是用這是一塊「大,但滑不溜丟」的地板,還附上註解:尚未有供應商在這塊地板上獲得利潤,這話說得倒也恰如其份。事實上,以兩家電子書平台為例,Skoobe公佈2013年累計損失達六百萬歐元;PaperC情況也不怎麼樣,到現在仍未達到獲益平損點。有的公司已經又再度從市場上消失,好比txtr GmbH,還在ㄧ年前,這家公司曾預告過電子書要採行月費制,今年一月,卻不得不向法院登記破產。

為閱讀詮釋新定義的電子書平台24symbols月費制啟動後,如今他在德國電子書市場上已然是一家有經驗的競爭新對手。就算是市場上的「大咖」也得先證實本身的市場實力,就像我們從音樂界看到的例子。

就算音樂下載平台Spotify是音樂串流市場上的領導廠商,不過從他在第八年年度營運財報成績得知,營收仍未獲利,儘管預訂戶帶進六千萬美元收入,音樂下載有十三億美元之多,可是在財務報表負債欄上仍列有近二億美元的赤字。

與電子書月費制切身有關的是,至目前為止仍然缺少有效的市場數據,不論這是來自這裡、還是國際。就如美國電子書供應平台Oyster在2014年9月發佈預告 ─ 公司在營運一年後 ─ 訂閱量與營收成長都達到目標,不過卻不願提出具體數據。直到今年四月,Oyster才在電子書商店內補上自家產品,很可能與推判相近,電子書商業模式只是用預購來行銷是未盡其力。

電子書月費制之於圖書需求,可從尼爾森市調公司(Nielsen Books)在2015年1月針對英國與美國市場的調查得知兩者之間的連動性看到正面影響,每月付10美元看電子書的用戶,也會為印刷紙本書花更多的錢,也就是說,這些用戶每個月願意為印刷紙本書投資58美元,若是沒有電子書月費制就只有34美元。針對德國市場進行研究提出可相提並論的報告,到目前為止當然沒看到,而受訪者就算沒有現成的月費制,同樣也會花許多錢購買印刷紙本書,甚至付的錢比該兩地市場還更多。當圖書市場在作整體發展評比時,這個理論就被證實了:最後就讓人看到,圖書業人士渴望為產業建構新價值鏈已經多年了,然而出版社與自行出版者出書產量在持續增加下造成圖書業整體營收的停滯不前。顧客選擇書目的通路顯然超過需求 ─ 一般而言,讀者在財務與時間預算方面是願意投資的。

不過,從市場接受電子書月費制收費的準備程度來看,至少看來仍有上漲空間。根據尼爾森圖書數據市調問卷得出結果,預訂用戶願意為電子書付出的月費用會比英語市場目前以來行使的預訂費更多,註測用戶每月繳的月費在十美元上下,接下來,至多17美元才有徹底執行的可能。

提高電子書的能見度 ─ 對讀者續借或購買起不了作用?

基本上,電子書平台透過月費制提高定期發給每位用戶的閱讀建議次數,要儘可能做到讓多數的潛在用戶有機會覺察到所有的電子書目。舉Oyster例子來說,當用戶還在看別本電子書時,在他們的預購選單上平均列出的電子書目有17本之多,這些是依照用戶閱讀喜好在排列順序。可是,電子書讀者真會對自己優先選取題材續借第二本、甚至購買嗎?這個機率有多少?

電子書平台業者提供月費制提供推薦書單文字甘於平淡之於串流服務業者以悅眼傾心的寫法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前者有待潤色之處仍多。以影片與配上主題曲連續劇作為線上商店租借項目時,這類業者在為影視明星、拍片地點製造秀色可餐的八卦話題,相對之下,電子書平台業者提供的導讀推薦文就顯得枯燥又沈悶,原因是:一般而言,電子書是不會透過紙本書衣與內文簡介作文章的。相同的,若附帶內容,好比動畫圖片與聲音元件不像影片這般的»觸手可及«,從銷售角度來看,就表示這類素材在表現迷人程度上仍有揮灑的空間。

史提芬.麥爾在書位元部落格發表的「看別人有用嗎?」一文寫到:每一位在電子書平台註冊為月費制用戶的人,藉此發表的文章必須有策略的來調整定位。也許這是真的。不過,這並不表示,日後您將文章集結出書後,電子書平台業者要為該書賣座掛上保證,而是您在考量該用什麼策略使它賣座時,它僅僅是拴緊您名成利就的眾多螺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