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想買或不想買東西?獨立書店聯合採購社團(LG Buch),傳媒顧問公司(MDG)與溫布萊特物流業者(Umbreit)共同召開未來消費會議。大約70位書業人士齊聚一堂,把圖書業的硬殼掏出檢視 ─ 週ㄧ,與會業者才明白,就算科學知識本身也常常被當成消費研究的樣品題材。安德烈亞.葛波爾.可蘭(Andrea Gröppel-Klein)出差報告時,從廣泛的消費研究題材中挑出這個樣品來檢視。
顧客會買東西道理是沒法解釋的。他們不是今天買這,就是明天買那 ─ 然後又不知是那一天又若無其事走到華麗的櫥窗前東瞧西看。一會這樣,一會那樣的,若從消費日常實務來看消費行為時,這常常就是一道難解習題。
安德烈亞.葛波爾.可蘭在薩爾大學消費市場研究所擔任系主任,多年來,她專研消費課題不外乎,人們買什麼東西,什麼時候會買,怎麼買,以及為什麼要買?不論從她本身對消費市場的觀察與瞭解,還是以消費研究者的身份來看,她對顧客變來變去的消費主張瞭解的也算夠多了。顧客買東西會受到本身接受度,自我觀察,自我保護的原始需求程度而搖擺。今年參與這場由LG Buch/MDG/Umbreit合辦未來消費會議的書店業者人數有70名,會議研討主題:「消費者有意識與無意識的購物行為」。可蘭主任出席報告時,將她研究消費行為認知瞭解的程度發表,為在場書店業者列出廣告噱頭例子說明:
* 人們購物的決定,並非因果律說了算,沒那麼簡單。人們消費購物行為跟Pawlowsche犬的反應不同。不過,根據葛波爾.可蘭主任所做的消費調查卻顯示:人們購物做出的每一個決定 ─ 不論決定要買一部保時捷跑車,還是一本書 ─ 消費者大腦裡的獎勵中心得被活化起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們會對消費刺激信號又變的遲頓」。
* 一個人的情感無法與消費認知分開,好比:汽車宣傳海報上,一位青春亮麗的女人在跑車旁顧影弄姿,人們購車時會跟著感覺走。散發魅力的女人會吸引購車族的眼球,自然而然分散對跑車的注意力。對此,葛波爾.可蘭主任指出:「潛意識,在這兩者之間常常扮演一定的角色」。
* 人們要去購物前,通常都會知道,打算花多少錢 ─ 花多久時間逛街採買。這從來就不是錢多少的問題,而是跟時間成本預算也有關。結果就變成:商店內缺乏指引說明,因為少了所謂的指示牌(貨品告示牌,圖片與標誌輔助說明;銀幕/可移動的圖像),顧客購物時就會覺得無所適從,於是什麼都沒買就又離開。葛波爾.可蘭主任說:「沒有人喜歡花很多時間在找尋東西上」。「於是,指引消費者也就變成實體書店交易的重要一環,因為消費者在網路上找東西,過去這段期間,這速度變快了許多」。總體而言:消費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找到想買的東西,這些人就願意花更多的錢 ─ 因為還有時間去搜尋。
* 購物路徑:消費者在商店辨識購物方位時,比較常會朝著牆壁方向走,也因此,他們較能覺察到放置在走道左側的商品。他們走在商店購物區,會順著時針走,這讓他們感覺比較自在,也較快適應購物環境 。葛波爾.可蘭主任的註解是:「店家有創意的亂放,從消費者來看,購起物來並不怎麼舒服。」
*提供消費路線指引是店家的義務 ─ 情緒來自消費者本身。換句話說:消費者大腦獎勵中心的馬達沒轉動,他們消費的次數就會減少;準備付出的錢也就少。那麼,哪些激勵購物元素能夠活絡消費者大腦獎勵中心?刺激的宣傳手法很多,就像利用光線,顏色,主題,照片,綠色植物製造對比效果,鮮艷奪人眼目的室內設計,詼諧商品等,特別是店裡的傢具 ─ 室內設計走的是夢幻路線。葛波爾.可蘭主任舉出一家走夢幻設計路線的照片說明(用書本搭建拱門的夢幻書店就在洛山磯)。她建議在場書店業者說:「您把書店裝潢的像是廣告設計公司就對了」。「店主人要懂得怎麼說故事,還能因此變成無可取代的說書人」。
*與顧客溝通,這是一個充滿陷阱的場域 ─ 尤其,銷售員不是用尊重顧客的態度在應答,反而是用貶低之詞相待顧客(這句格言的說法:「顧客合不合我們的味口?」)葛波爾.可蘭用強調的語氣說:書店有這樣的銷售人員會為書店帶來嚴重的後果。顧客在評價書店銷售員的銷售能力時,自動就會將這類銷售員列入教育水準不夠的級別,也會將他們的不滿反應在購物上。套用專業術語來形容,這就是:庇護式的溝通。
*銷售人員反應遲鈍。站在研究立場角度來看,人們購物時,不自覺想要改換不同的東西 ─ 而這就被銷售人員列為新難題。葛波爾.可蘭主任指出:「和過去10年或20年前比起來,現在的書店人員得常為書店改變造型」。
* 研究消費行為,特別是對圖書供應鏈獲得的認知 ─ 而不是事件裡,稱此為圖書商貿,這令某些參會書店業者失望,不過這很可能會這麼解釋:圖書商貿,就如其它結構體系較小的行業一般, 很少被學術機構視為研究題材,有關的消費研究報告也少見,此外,不清楚的還有,圖書業者是否該把消費者有意與無意的消費行為認知導入在書籍交易的日常實務上,該移轉到什麼程度才適合。
下午開會時,書業人士就會將下星期有待完成事項提出討論、整理列出,這些被彙整出來的事項,很可能就是學術探討的入門篇 ─ 而這也就是葛波爾.可蘭主任出席報告引發與會人士熱烈討論的事項。
LG Buch董事會領導主席米歇爾.富爾帖思(Michael Fürtjes)在會議近尾聲時告知在場人士:「這些有待完成的事項不見得是新的」,在此同時,他也把這些事項視為一種正向符號。對此,他解釋:「車輪,也不是什麼新發明」,多年來,圖書商貿就算沒有車輪也是照樣在前進。不過,這些有待完成的作業若是有學術界的支持就好了,而這是有意識的把書店業者有待完成的作業再次整理出來。「而這也正是為什麼要召開未來消費會議的原因」( 這場會議的第二場重點報告,視覺市場,由於會議二號講者因病臨時缺席,會議組織連繫人必須將其報告擇期延後)。
書店業者在會議紙條上最後列出的概念,計劃與目標如下:
* 強化書店成為在地溝通連繫站,受邀對象比如:閱讀小組,組織各類活動,或顧客有機會把他喜愛的書介紹出來。
* 在書店設置一個主題展示旋轉台,經常更換主題。
* 書店業者觀摩食品業內模範生的做法,思考如何讓書店排名主題因應市場需要。
* 尋求異業結盟的合作機會。
* 書店講究的價值感是井然有序與明確指示,檢視書店的控制系統與路標。此外,用指標明確劃出固定位置。
* 在書店內提供顧客各種的驚鴻一瞥,好比,透過圖書館形式展出下落不明的書。
* 研擬更周全的計劃。
獨立書店聯合採購社團(LG Buch),媒體顧問公司(MDG)與溫布萊特物流業者(Umbreit)今年已是第三次聯合舉辦未來消費會議;第一屆始於2013年 ─ 舉辦地點就在溫布萊特位在Bietigheim-Bissingen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