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0

活在希望中的書店業者 ── 數位高鐵來了……

在客戶未來的消費行為上,投入資本

實體零售業忙著為圖書的數位商機鋪路,努力的拉攏客戶上門;不過,卻是付出的多,回收的少啊!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認為:零售業者對圖書的專業建議,以及電子書的客戶服務,要懂得善盡其才之道,這就不會眼睜睜看著一輛「數位高鐵」就這麼呼嘯而過。

在圖書業走在數位化的風起雲湧之際,淪落至市場上的失敗者,這會是什麼樣的人生滋味呢?這不就像是看到,有一家、或其它家的實體零售業者,躡手躡腳查起自家營收財表時,看到電子書與數位閱讀機的表現,臉上頓時就出現三條線。這些零售業者在數位產品的銷售數字的度量是從零數到十喔!這您可得睜大眼睛看個清楚,這可是銷售的數字,而不是市佔百分比!零售業者想在數位書,還有閱讀機上,看到一定的銷售成績, 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對大多數的零售書店而言,可還都是個例外。那麼這下可好,請問,零售業者為什麼還要這麼大費周章把錢投資在數位化呢?如果說,客戶購買電子書,直接就從線上下載下來就好,零售業者為什麼還要把資金壓在閱讀機上面?如果說,要是客戶放棄買更多的電子書,到頭來又回來買傳統的紙本書,零售業者為什麼還要把時間多花在電子書的建議談話上?

常常,我們提到那些把一隻腳踏踩進數位商機的書店業者,他們沒有就此停滯不前,這就像看到絕大多數的同事一般。他們不會這麼做的原因是,他們是活在希望中的一群人。書店業者眼睜睜看著書市在演變,客戶的消費行為也跟著會作出遲早的變動。於是就看到山的那一頭,看到一台過時的浪漫紡紗機,在這一頭,在做網路烏托邦式的白日夢之間,書店業者把資本壓在客戶未來的消費行為上。

書店業者在面對線上大咖時,為了不至於流失掉那些傾向購買紙本書的買家,就得在銷售點、在實體書店內提供更多的服務,這就好像一雙凝視書店合理經濟的銳眼,上上下下盤算著要如何做到恰到好處一般。現在,就只剩下靜候,究竟使出這樣的法寶是否能夠發揮作用,而客戶對於書店業者付出的數位心血,報以感謝、支持。怎麼說來,就從德國出版書商週刊針對書店業者所作的市調結果來看,有許多的客戶知道書店的專業建議是怎麼一回事,並對書店在電子書的服務作出了評估。當然,書店業內沒有所謂「免死金牌」的保證,不過,也許這是唯一的出路,一條能夠避免書店的傳統花車從高速行駛的「數位高鐵」上脫鉤。

相關文章,請您進一步閱讀,德國出版書商針對書店業者所發起的評估報導「書店業者擔任電子書顧問」(第10期,16/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