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教課書讓平板電腦取代了,德國受到蘋果進軍教育市場的行動衝擊,也把注意力焦點放在數位教學的解決套案上。
就在教育與預算政治人還在舉棋不定的時候,出版社與創投公司就已經在為數位教學預作準備,這就好像,為學校教學課程量身打造的互動式數位電子書、為居家學習者準備介面平台、以及為課程管理提出解決套案。
數位變遷在大多數的德國學校尚未引入時,康乃爾森教育出版集團(Cornelsen)就已經在進行調查,根據該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德國普通高中,教室超過50間,學生人數約950位 ── 就只有三間教室配置電腦,36個坐位上配置桌上型電腦,15個坐位上附帶筆記型電腦。所有班級共同使用17部投影機,與6部白板。
在德國只有少數的學校是 ── 教育專家稱為是「前衛學校」── 就目前來說,這些前衛學校已經完全裝配互動式白板的教學設備,而筆記型電腦、或iPad教室的數量是一望即知(德國全國大約有30間iPad教室)。在德國職校與綜合學校,還有甚至是德國中學,讓人看到的情況是明顯的糟糕。就目前來看,德國學校擴充數位教學設備看不出會有何基本改變。
誰會為數位硬體與內容軟體撥出經費,這還是一個開放問題。德國的幾個聯邦曾在經濟復甦法案(Konjunkturpaket II)內提出數位教學硬體設備相關採購法, 而其它幾個邦的學校,則是為了學校建築的翻新整頓費而申請。數位媒體設備並非只在學校與學校間存在差異性,在不同地理的分佈上,也是有所差別。從政治面上,沒有看到有任何的明確信號,文化部長會議,自2006/2007年度起,就沒有對外公佈數位媒體的正式數據。

至目前為止,特別為學校與社區團體供應強勁技術的製造商 ── 智慧白板製造商(Smart )與普羅米修斯(Promethean)、微軟(Micorsoft)、當然也包括蘋果要以iPad,和教課書軟體iBooks Author) 來征服學校教育的數位媒體市場(目前還只是在美國市場)。
早在蘋果倡議之前,內容供應商就曾考慮過,內容要如何來因應技術進級的趨勢,該用什麼樣的解決對策來滿足市場對數位內容的需求成長。於是,思維的概念,與產品針對以下兩點作出回應,1. 學生與教師逐步改變的使用習慣。2. 以開放、非複雜、跨出版社來研發出內容的解決對策。
「數位教課書」的共同解決方案
由德國27家教育出版社提出共同倡議「數位教課書」,教學的數位解決方案也因而成立,預計在2012/13學期年度啟用「數位教課書」。在漢諾威Didacta教育展上,已對外介紹過的數位教學專案,您可進入www.digitale-schulbuecher.de,便可查尋到該專案的相關訊息。電子書的數位格式,與硬體採用開放模式,這麼一來,不僅能讓所有參與學校教學過程的人,使用到數位教學媒體,並且還能實現更多功能 ── 這便成為帶動教室數位化的ㄧ股推動力量,讓學生與教師使用數位媒體的意願提高,並把數位媒體在教學情境中使用,這麼一來,在教學時,從使用紙本教課書過渡到數位教課書的期間,就不會造成過多的負擔。在「數位教課書」的架構下,剛開始只提供基本的電子書,也就是沒有使用多媒體、或互動式功能的電子書。(教學內容由參與出版社把內容放在伺服器中作準備,課程使用者在付完費,拿到解鎖碼後,就能憑著該碼進入「數位教課書」的虛擬書架內使用教課書。)
另外的一個問題,數位教課書要在哪一款的數位硬體進行教學。在康乃爾森教育出版集團(Cornelsen)負責市場策略的主管法蘭克.塔爾霍夫(Frank Thalhofer)對此,他除了「少數學校」外,他在課堂上使用iPads來作測試。塔爾霍夫說明,「從教師的角度來看,iPad當然讓人用的十分順手,只要一打開iPad,就能立刻『上線』學習,教師帶著學生在iPad上進行教學,從時間上來看,也是非常有效率。」學校iPad裡的內容適合轉成Apps (這就像是「學習點心」),在下午可上進級學習教材(也包括,在全天課輔導學生寫作業),至於其它的互動式教課書(仍在測試版)。從2012/13學期年度起,「數位教課書」的後續內容,會配合iPads作出進一步調整。
前所述,康乃爾森研究報告內,也已提到過從學校測試的首度回應,特別是使用白板來教學的教師,對使用數位教課書就感到特別的興奮。在課堂中,對於已使用過終端移動機(iPads,Laptops)的這些教師,他們希望要有「擴充式的教課書」,就是在電子書裡,也要加入多媒體效能與互動元素。
在教育出版社的陣營裡 ── 並非只有Cornelsen、Klett、與Westermann這些重量級的出版集團,也還包括具有多年研發數位媒體教學的Bildungsverlag Eins,或是C. C. Buchner。數位媒體依照類比轉換數位的模型與原型,以一比一移轉方式繼續產生,尤其是在學習課程的整合套餐,在這當中,把數位教課書嵌入功能列內,所有的回家作業,都與上課的課程內容作出配合。這麼一來,教學與學習從過去以來所存在雜亂無章的現象(包括未授權的教課書內容,未獲批准的學習作業),從類比轉數位化的教學媒體就具有相對的優勢。

在漢諾威舉辦的Didacta教育展上,就好比您來到Klett展覽攤位參觀他們所示範的「數位課程助手」── 這是為學習所規劃的整套解決方案,將多媒體教學課程、學生使用教課書、 教師教學指導書、習題解答本、附帶學習材料全部整合在套案內。使用人可透過白板、或投影機去抓取所有的學習課程媒體。學生在上語言課時(就好比,法語學習課本《大發現》),舉例,就能把一段法語聽力與影片點閱出來跟著學習。在文章段落部份,使用人能夠劃出重點、記筆記,回家後,還能在自己電腦上,把剛剛上課的學習內容點閱出來學習。另外還能連結到線上,互動練習(就像小學數學教課本《數字學習 1. 》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還能在課程套餐供應上,就自己所教的課程,給予特別的調整。


教學計劃的幫手
從2010年起,教師就已經把「數位教學計劃」納入教學書單,在教師教學指導手冊(好比《數學重點》)的PDF檔案內,還附帶學生教課書的解答、動漫、模擬、互動練習,以及可編輯的獨立工作網頁。教師能把上課教學內容置入數位白板、或是置入投影機來作講解(好比,Klett的課程助手)。康乃爾森的教學軟體(存在DVD-ROM裡),並不僅是按照上課時數來規劃,而是也包括整個學期年度(課程分配計劃表)。
此外,康乃爾森從2010年11月起,就收購lo-net2平台成為旗下子公司。教師在這平台協助下,就能在學校安置虛擬教室,並作跨年級的網絡連線,除此,還能透過lo-net2的中央檔案放置夾內,讓使用人來點取個人的電子郵件與功課表。特別的線上工具,還能讓使用人自己作互動練習,目前已有三萬份作業可供使用人來自由選擇練習,教師還能把作業分配給班級、或是學習團體使用,而每ㄧ位學生都會在線上作功課、測驗學習成果;教師還能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與學習需求,來準備難度相符的練習作業。


以上彙整報導,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