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4

每個人都能出版自己的書……

自行出版:出版書籍的入場控管已取消

莫非出版社得要找出出版的新模式?出版社面臨改變的壓力變得明顯了!就算有許多自行出版者,到頭來還在夢想著要將自己的書,能夠在出版社的傳統目錄內找到一個擺放位子。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莎賓娜.史威特(Sabine Schwietert)為您說明,為什麼自行出版者出版書籍的入場控管已取消。

過去的時候,德國出版書商週刊曾開過名為「作者與他的編輯」專欄。作者們在專欄裡頭,甚至常常探討到一種特別的行為,能夠校閱作者第一手文稿的第一人,也就是作者對這樣行家級讀者,所生出的依戀感。在今日的網路,網友能夠以電子書、隨選書方式取得的書,已經沒有樣的人會來預先進行事先檢閱。作者只需要點個四、五下,手稿如果不是以電子書,就是能用印刷郵寄方式,出現在平台上,讓世界各地的網友自行選購。著作進入市場的控管時代已經過時了,每一個人都能出版自己的書。不過,也就只有這樣子,多的也沒有。

把書真正發行上市後,就進到所謂的市場推廣期 ── 有些自行出版者能把這做到好的讓人驚訝。出版社印好了預告目錄,把出版代表送到商場前線實地作生意,還有對外發佈出版公關消息 ── 而作者的著作,卻也沒有因此就能在零售業者的書櫃上找到一塊安全的棲身之地。線上的數位出版者,卻正好相反,能把臉書、維特、還有部落格玩的嚇嚇叫。在這裡,就得要看精進功夫如何,是否找到對的窗口人,線上作者對社群的敏銳度如何?許多出版社期待他們的作者,在線上能夠拿出類似的高度熱忱 ── 所以開始著手為旗下作者們,提供相關的教育課程。

出版社得要找到出版新模式?出版社面臨改變的壓力變得明顯了!就算有許多自行出版者,到頭來還在夢想讓自己的書,能夠在出版社的傳統目錄內找到一個擺放位子。反應快的市場玩家,早就自己先坐進E-船內,就好像是Holtzbrinck為自行出版者搭建epubli平台,和neobooks平台 ── 這不僅能讓線上作者賺到錢,而且還能把過去好的紙本書來個資源回收。

是不是有人還在懷念線上守門員?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帶頭倡議protoTYPE專案,有一組人馬忙著在為數位內容發展出質量印章。這專案儘管有「情緒智商」(eQ),不過每個人都得自行為媒體消費負責。這就像您所看到的ㄧ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