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出版:出版書籍的入場控管已取消
過去的時候,德國出版書商週刊曾開過名為「作者與他的編輯」專欄。作者們在專欄裡頭,甚至常常探討到一種特別的行為,能夠校閱作者第一手文稿的第一人,也就是作者對這樣行家級讀者,所生出的依戀感。在今日的網路,網友能夠以電子書、隨選書方式取得的書,已經沒有樣的人會來預先進行事先檢閱。作者只需要點個四、五下,手稿如果不是以電子書,就是能用印刷郵寄方式,出現在平台上,讓世界各地的網友自行選購。著作進入市場的控管時代已經過時了,每一個人都能出版自己的書。不過,也就只有這樣子,多的也沒有。
把書真正發行上市後,就進到所謂的市場推廣期 ── 有些自行出版者能把這做到好的讓人驚訝。出版社印好了預告目錄,把出版代表送到商場前線實地作生意,還有對外發佈出版公關消息 ── 而作者的著作,卻也沒有因此就能在零售業者的書櫃上找到一塊安全的棲身之地。線上的數位出版者,卻正好相反,能把臉書、維特、還有部落格玩的嚇嚇叫。在這裡,就得要看精進功夫如何,是否找到對的窗口人,線上作者對社群的敏銳度如何?許多出版社期待他們的作者,在線上能夠拿出類似的高度熱忱 ── 所以開始著手為旗下作者們,提供相關的教育課程。
把書真正發行上市後,就進到所謂的市場推廣期 ── 有些自行出版者能把這做到好的讓人驚訝。出版社印好了預告目錄,把出版代表送到商場前線實地作生意,還有對外發佈出版公關消息 ── 而作者的著作,卻也沒有因此就能在零售業者的書櫃上找到一塊安全的棲身之地。線上的數位出版者,卻正好相反,能把臉書、維特、還有部落格玩的嚇嚇叫。在這裡,就得要看精進功夫如何,是否找到對的窗口人,線上作者對社群的敏銳度如何?許多出版社期待他們的作者,在線上能夠拿出類似的高度熱忱 ── 所以開始著手為旗下作者們,提供相關的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