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6

俄羅斯人是怎麼捍衛自己的言論自由?

俄羅斯人是怎麼捍衛自己的言論自由?

德國書商就要在6月20日舉行為期三天的年度大會,這次所要探討的主要議題是文學與言論自由。目前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都碰上這樣的課題。俄羅斯作家Andrej Dmitrijev目前正在德國四處旅行,Boersenblatt.net趁著這個機會向他請益,俄羅斯人是怎麼捍衛自己的言論自由?而德國圖書業又是怎麼支持這樣的言論自由。

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俄羅斯言論自由表現的並不是那麼清楚。文學,非小說,新聞時事評論,歷史文學,詩歌不必送審,而作者或詩人的言論自由並未設限。至於期刊的境遇就有天壤之別。俄羅斯有關當局在檢視新聞記者與時事評論人時,就會從法律層面,行政管理,以及他們的身體機能施予莫大壓力。報社會收到罰款懲處通知,而新聞記者會因發言而受到脅迫、痛毆、乃至遭受殺害。碰上最壞的情況,我們在電視與數位媒體就會看到這一幕。他們都是俄羅斯國家當局監控的一群。於是電視台與數位媒體(早期的資訊來源與討論平台)就逐漸變相地淪為國家宣傳的粗糙工具。在這裡就要注意到,有少數幾家的獨立媒體留存下來,好比,廣播電台莫斯科回響(Echo Moskaus)與雨點電視台(Regen)。

這種情況還從冒犯宗教情感上來通過律法,而變得更為嚴峻。舉凡無神論者或發表科學言論的人都能從言論上作出如實地解讀,然後就觸犯到這樣的禁令。此外,俄羅斯還通過ㄧ條律法,禁止媒體宣傳同性戀。只要是從文學與視覺傳達上觸及這類議題的發表,就會依法起訴,而我們仍期待還有後續類似的律法出現。

反觀德國圖書業是怎麼協助這類爭取言論自由的作者?俄羅斯有一位能言的作者,為了要勾勒現代生活的面貌,而繳出一份時間的寫作成績單,讓人從中見識到它的重要性,自由度,深度性,多樣性。而德國圖書業面對俄羅斯作者暢所欲言時,就會從德國圖書業可行的範圍內提供應有的協助。

網路無遠弗屆,只因裡面承載太多政治與社會之爭,以至扭曲它的真實面貌。而詩歌與文學是表達一個人言論自由的訊息來源,也是一個人暢所欲言的最後堡壘。它在文字外相上,不受拘泥,在文字內相上,沒有責屬性。言論自由在俄羅斯是一種文學語彙。這樣的文字,就該讓它出版,然後轉譯為德語,以至這種載負文化的文字也能保存下來。

Andrej Dmitrijev敘事原文小說《河流彎道》,由Suhrkamp出版發行德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