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文學若是超越時空束縛,就像詩歌,看到的是什麼光景?書友想要瞭解這層道理,就像週日晚上觀看德國第一電台播放偵探推理節目.犯罪現場.ㄧ般,是讓人可以看的明白。何況,詩歌是這麼靜悄悄地擺在書店櫥窗內。Jung und Jung出版發行人優亨.雍(Jochen Jung)認為,一個人在朗讀詩歌的的時候,就會從中體驗到一股「奇妙的淡藍滋味」。
文學能發展到什麼氣候?這當然得有一個人,這人還得是份量不輕的傢伙,讓人想要找出其中玄機時就會聯想到他。若是要論到文壇上有什麼重量級著作,這時就會舉出《戰爭與和平》、《白鯨記》、《包法利夫人》等。至於讀者會根據自己的年齡與性別的不同,在《教父》與《哈利波特》各取其需。若是就我個人來說,還得加上這一本《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也許,您還想讓我列舉出更多的文學作品,我ㄧ時倒想不出還有哪一本。
我們又再次慢慢領悟出,什麼人看什麼書,這跟事實會有什麼關連。這跟書友是不是用電子書閱讀並沒什麼關係,卻是跟書友是怎麼看書有關。雖然書友不是把書隨便看看就算了,只因這個隨便看看除了我們的隱密文盲沒這麼做之外,其它所有的人倒是隨便都看到了,然後就看到價格標籤、水錶計時、處罰標籤、警告提示紛紛出籠,尤其在網路上能夠找得到的標籤都在眼前飛舞。
看書不是這麼看的,其實對於書友來說,真真切切重要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閱讀文學。值得在什麼樣的榮譽標題下,寫出哪些的文章,至於一個人是在自己主觀認定下來編織文章,對此,我們就不是這麼地瞭解。有時候,這樣的小說也會刊登在報紙上,就用幾句乾澀的短句提示內文。不過,多數的小說是內容豐富,倘若作者用字還能曉暢,且文聲遠播,這就難免不會成為一部真正的文學鉅作(看看上頭就知道)。
顯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大把的時間。雖然人們常常比自己想像的還有更多的時間來閱讀,只因自己曾經有過那麼一次,堅信自己沒時間看書,自然就不會讓自己有時間看書。
詩歌不也如此嗎!
是啊,我知道,詩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學體裁,文字裡隱藏豐富想像力,歌德與席勒是眾人公認的天才詩人,詩歌不只是人們嘴裡說的酷,沒這麼簡單。何況,詩歌還會故意寫的讓人看不透,若是從詩歌文字意境來看,它也不怎麼民主。我們已經都聽到這是怎麼一回事,不過這到底還都不是真的。
肯定的,詩歌也想要表達自己某些與眾不同之處,它喜歡潤飾文體,對於美麗詞藻有著許多靈感。不過詩歌讓人真正看不懂的地方頂多只有3%。如果書友不笨的話,詩歌也只有這麼多的聯結句法,有如週日晚間節目,犯罪現場。而這也就看出它有幾分的滑頭。此外,一首詩歌也不是一座旋轉樓梯。
一個人在朗讀詩歌時,可也得把好奇心帶著來,也不要忘了展現開放態度,莫非我們還會把這忘了麼,不然?何況,一個人不該在玩遊戲的時候,當一個掃興的傢伙,這不就讓大多數的人就地看到這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就這麼體驗到一股淡藍的奇妙滋味。花一分鐘的時間,閱讀,接著又是一分鐘,然後一直看明白自己反正都瞭解之事,於是一位漂亮的小人物就出現在眼前一臉的微笑在凝望著自己。
這人沒事就露出一副自以為是的調調,有時候甚至混著幾分虛榮,有時就愛調皮嬉哈,可有時又愛露出ㄧ付若有所思的模樣,有時卻是亂了方寸,甚至到了驚惶失措的地步,不過在應對進退上,仍然不忘常常露出ㄧ付聰明、又朝氣十足的架勢。如果詩歌成了人們口中哼唱的民謠,那麼就用各式各樣的故事來傳唱這首詩歌的韻味,這也不是史上頭一回啊。
一個人要是這麼想著詩歌,這對詩歌來說,就是您回報它的最好方式。詩歌,也只會以簡潔的文字給串連起來。人們對它初步的了解與合理的回應,就只有這麼「一點時間」。這在詩歌看來,它只會與我們相處愉快。是啊,事實上,詩歌對我們沒有任何契求,除了只想讓我們洋溢在文字的幸福裡。就因它是懷著這樣的想法,那麼,請您直接把詩歌上架,也包括將它陳列在書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