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自行出版者發佈的一封公開信指稱:「自行出版者被書店業者給封殺了」。自行出版者自行出版的書沒被放在書店的書架上,就算市場對那些書還有後續詢問度,書店業者也不會進,「儘管,自行出版者出版的這些書,在市場上常常具有廣泛的市場銷路、有些書甚至還登上暢銷榜」。自行出版者與書店業者該怎麼互蒙其利?這個問題就由德國巴德.瑙海恩市(Bad Nauheim)市,茹絲書店業主基爾斯騰.茹詩(Kirsten Rühs)來為您答覆。
直到2011年,我才邁入開設書店的這個人生階段,在此之前,我早就暗自在盤算,圖書市場掀起「網路革命」的風起雲湧之際,一家在地獨立書店要怎麼在地方上經營的出色,這該怎麼做到呢?獨立書店在舉辦各類朗誦活動時,我們書店就用羊毛與禮物的配套助長圖書活動的聲勢。我們書店是持續推出各類活動,這有助書店的永續經營。書店在辦朗誦活動時,在一開始我們就向讀者介紹電子書與數位閱讀器主題。當我想為朗誦會物色一位適合的朗誦講者,就會從閱讀點書機(PoD)裡點出一位自行出書者的書,這位作者在投入書店活動時的態度熱誠,而且還能以他的第一手資料答覆參與朗誦活動者的現場提問。這就有點像,作者在發表的第一部著作,接下來就在書店活動的框架下,向參與活動者介紹他的作品。我們看到作者在書店發表作品,歷經高朋滿坐的前行經歷,這就賜予我自過去以來所辦過的各式各類的朗誦會,而這些自行出版者在要發表後續作品時,還能反覆經歷這樣的盛況。
茹詩書店透過通向「自我意象」的初步接觸,以至如今的我可以登入作者社群網絡,在我為書店舉辦的各式朗誦會時,書店顧客就能在趣味十足的氣氛下聆聽到非常不同的朗誦主題。為了判別這些書籍作品寫的夠不夠水準,這指的不僅是作者寫書的內容,也會看到他的編輯造詣,我們不會帶任何偏見來閱讀每一本書。
過去,茹詩書店承蒙地方媒體愛護,書店在推出與眾不同的活動時就備受關注,地方媒體就以顯著版面刊登朗誦相關報導。茹詩書店就能寫出過去這一段風光歷史,這對兩方面都有益處:作者的著作受到媒體關注,這就會增加該書在市場上的曝光率;讀者參與作者讀書朗誦會的意願熱絡,就能因此活絡書店的買氣,同樣道理,媒體出席新書發表會,並刊文介紹,獨立書店也能因而此滿室生輝。在茹詩書店銷售的零售商品裡,優秀的獨立文學作品是有它穩定的銷路,而且詢問優秀文學作品的顧客是越來越多了。
站在書店業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在進書時,看重的是,掃除部份既有的訂書障礙,而且顧客想要退書,這也行的通。我們書店在進書時,不會只訂那些列在德國流通書目裡的書,列在大盤圖書批發宅配目錄裡的書,我們照樣會訂。這就好比閱讀點書機的例子一般。
書店業者與自行出版者在這樣雙面配合下,彼此是可以,也該能合作愉快。若是兩方都是抱著愉悅的心,雙方合作起來辦啟朗誦會時就能得心應手,這對雙方都有利。我們仍然持續協助優秀自行出版者出書,而不是把他們的書積壓在書箱的最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