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

專訪:epubli電子書平台營運長芭芭拉.堤蕾

把書交給epubli平台的作者,讀者是走到哪裡都能找到他們的書

尤葛.多爾曼(Jörg Dörnemann)不久前離開epubli平台,自八月一日起,由他在epubli的多年同事芭芭拉.堤蕾(Barbara Thiele)接掌總經理職務,管理epubli平台自行出版者的出書業務。epubli是霍爾茲布林克出版集團(Holtzbrinck)的旗下子公司,多爾曼離職的人事異動會為epubli帶來什麼改變?epubli對外發佈的第一個消息:基於紙本印刷費的降低,epubli平台提供作者較為有利的合作條件。

尤葛.多爾曼在離開epubli後,現在epubli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
epubli自2008年開站以來,我就是工作團隊的元老。從過去到現在,epubli曾做出的一切決定,都有我參與的身影。我們仍然繼續要把epubli的經營重點鎖定在那些具有企業概念的作者群。這些作者,只要在epubli平台出版紙本書與電子書,對他們,我們全都供應四通八達的流通管道,而且那些在使用epubli平台的顧客,我們還會為他們提供個人化的服務。過去幾年以來,epubli在市場上譜寫的發跡故事,我們仍然會繼續寫下去。

這麼說來,多爾曼走了之後,epubli是什麼都保持原貌囉?
話不是這麼說的,epubli當然不會選擇原地踏步。我們平台在市場上,是以.酷.字輩的數位專家自居。過去幾年以來,epubl在開發電子書業務時,尤其會把經營重心擺在作者群。這方面,我就舉個例子,epubli平台在企業自己的部落格內,就定期在發佈與電子書有關的訊息。當然,我們公司為作者設立諮詢服務小組,我們每天都在答覆顧客的提問,至於,負責連繫作者關係的小組同仁,會與個別的作者一同開會討論,我們為其出書所規劃的市場策略。epubli平台的營運核心,就聚焦在數位化上,我們仍是維持這種做法,而這就是從,現在我們是把做法的重點,清楚明白放在產品的創新上,藉此賦予epubli作者群在發行個人書籍時,是擁有更好的裝備,這為的不是別的,而是epubli要讓在這些作者的書,能在市場上擁有更為廣泛的銷路。

三月時,您狠狠地把epubli的技術門檻升級了,重新啟動epubli頁面,並把研習會系列企劃的「epubli實驗室」推到市場上,那麼接下來,您還打算怎麼做? 
我把epubli頁面重新設計,充其量,這也只是我踏出的第一步。我們為了把頁面作業改的更趨完善,這可說是做到狂熱地步,這做法,還不都是為了提高epubli頁面的使用性,此外,我們對元數據相關議題也有興趣:我們在作業時,著手搜集的各種知識,這為的是讓epubli顧客能因此,獲得更好的Know-How而有所發揮,對他們來說,這些知識素材是可被利用的。時值今日,作者為自己寫的書,是說盡了好話, 而我們就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我們會盡可能把作者的書定義成關鍵字,這個做法,為的是讓讀者找到要的書,也能買到這些書。

為自行出版者提供出版服務的競爭者多了,那麼,什麼是epubl USP? 
能夠為自行出版者發行書籍的平台業者,就發行通路分佈廣泛的可能性上,可為有意寫書的作者們,同時以數碼與紙本書形式對外發行,而且還提供這些人相當個人化的發行服務。至於把書交給epubli發行的人,幾乎能讓他們的書在世界上各種類型的平台發行,就拿最近的例子來看,在PaperCSkoobe平台上就能找到epubli的書。不僅如此,那些把書交給我們發行的作者,我們在為她/他們提供出書建議時,會盡可能讓他們瞭解書籍裝幀的各類配置,換句話說,這好比說,以精裝本,平裝書,及電子書形式出書。這麼一來,每位讀者在選擇閱讀時,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版本形式。以現今書價行情來看,就舉例來說,作者能為自己的口袋書,以9,99歐元的售價在市場上出售,因為我們將印刷書籍的價格,所降低的幅度最多是降到了六成,可是,作者拿到的銷售酬勞,仍然還是一樣,而這就有利於作者了。

與epubli平台在市場上較量的勁敵就是亞馬遜的Kindle直接服務(KDP,Kindle Direct Publishing)。這還是由您的前主管尤葛.多爾曼(Jörg Dörnemann)的看法,亞馬遜是要讓出版社先餓肚子,然後就推出自行出版者的企劃案,您也是這麼認同他的看法嗎?
是啊。epubli把發行書籍業務,若是僅是集中在一家通路商,這個做法是不合理了。而且我甚至還把書籍的發行通路策劃得更為徹底:先是從出版通路著手,然後是建構作者通路。在這之後,讀者是在所難免的也會涉身其中,而他們就只能用超乎常理的價格來購書。對我們epubli而言,亞馬遜是我們重要的行銷通路夥伴,可不只是這家,蘋果,谷歌,托里諾(Tolino)與科博(Kobo)等,可也都是強勢的線上書城通路商。

那麼,您是怎麼為epubli書籍發行的呢?您怎麼為epubli的目標族群定義? 
那些有意出書的獨立作者,在市場上也想要為自己的書推銷,這些人,就是epubli所要連繫到的目標作者。因此,我們喜歡把這群作者稱為是:具有企業概念頭腦的作者。這些人是有意識的能瞭解到,網際網絡對自己要出版的書,是有多麼重要,而且,這些人是樂於與支持自己的讀者連繫,而且會使用社群媒體對外發言。為時今日的作者,對於自己寫的書,是寫給哪些目標族群看,而這群人是什麼樣的人;作者要經常對他們要能充份的瞭解;作者要能瞭解,自己寫的書能為自己的讀者帶來什麼心靈養份,自己該怎麼與自己的目標族群溝通交談,而這樣的溝通是在社群媒體,是在閱讀平台上進行著,這就好比,好讀網(Goodreads)或線上閱讀與線下閱讀看到的。每位作者都可以學習怎麼去跟讀者交談,而epubli平台為有企業概念的作者提供研習會,並且也在企業的部落格上,提供各種的提示與協助方法。

您許給作者的承諾,也圓滿達成了嗎?
epubli的作者群,常常是把自己的工作放棄了,是靠寫作為生的。就拿我們平台的作者來說,有些作者收到的稿酬就高達五位數,許多作者拿到的是四位數的中間範圍。不過作者的書是否能銷得好,這不只是看在他拿的稿酬有少:在我們平台內,在為數八千五百位作者群裡面,銷售斬獲是各有千秋:這不論是作者寫的是一篇出色的書評,還是在報上發表紀人、紀事的短文,臉書粉絲人數是不斷地在成長,要不,就是在家族內,看到多本的超級小說,而自己是頭一次發掘到這些書。每一個人都能變成作家,而這對自行出版模式而言,是件有意的事情,這麼一來,一個人就能在不冒市場風險下,簡單地讓自己去過過當個作者的癮。作者對自己的書滿意時,覺得自己就是小確幸時,就會把自己的書握在手上,而這就為epubli譜寫出一段勝卷在握的故事。

作者在研究之後,自行出書就成為她/他接下來的第二個選擇。每一位自行出版的人會做的夢,該是成立一家出版社吧,是這樣的嗎?
我們可就無法證實您的說法了。經常是有些作者主動找上我們平台的,這些人是想讓自己獲得一家出版社的更多承諾。以至他們寧可把自己寫的書,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於是就會利用自己的網絡出書,這為的是能讓自己的書,在市場上有更好的銷路。此外,常常有越來越多混合類型的作者,這也就是說,身兼兩種出書方式:一種是自行出版,另外一種是把自己的書委託一家出版社出版。

epubli實驗室在您的企劃案裡是扮演什麼角色?
那些具有企業概念的作者,以及想要成為這類企業型作家的人,我們會把推銷書籍的工具交到這些人的手上。如今,epubli實驗室已經成為我們企劃案的固定配備。至今,epubli實驗室已然上演十三場活動,至於新活動系列,可按照科幻,犯罪偵案,與愛情類型來作出區分。

接下來,您能否告訴我們epubli平台的後續發展是什麼?
我們仍然還是作者頭號對話的平台,在向他們傳達我們在數位上的Know-How。除此之外,我們把經營重點放在產品的各種創新,與最新議題報導。我們平台秉持的做法是:epubli是為獨立出版作者而設置的平台,這些作者,是一群具有數位與企業概念的人,他們不僅只是愛寫書而已,在市場上,這些人也會向讀者介紹自己寫的書。

有關epubli平台經營的數據資料:

成立年份:2008年
員工人數:25位
作者人數:8,500人
顧客人數:320,000人(購書人含概作者)
書目數量:33,000本(印刷本:21,000;電子書:12,000)
書城售出:20,100本
目前參加13「epubli實驗室」人數超過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