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文學部落格的版主本來就不是評論人,只是想用自己的話漫談文學 ─ 為了搭起這座對話橋樑,有一整套自有工具可用。卡特琳娜.科爾斯騰(Caterina Kirsten)在大學主修義大利語,比較文學與出版文化。2011年起,在法蘭克福一家文學版權代理公司任職。本文是她在部落格schoeneseiten.net談論的現代文學。
雖然文學部落格主自我覺知過程是在180度大翻轉時,常常得反覆再三以行動為陷入泥淖的窘境提出合理說明。版主自行刊登在部落格的文章與文學評論是兩碼子的事,一來,缺乏評論知識,二來,評論能力。他們在部落格為文批責,在認知上出現誤解: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版主本來就不是評論人,不會把文學作品一對一放入網絡之中,而是,用她們本身的文學品味漫談文學,談來談去,想藉此激勵讀者多看文學,讓他們知道怎麼提問題,在一次對話中,懂得怎麼表達自己的見解。也許,部落格版主手中並沒有像是文學評論人的工具 ─ 而是其他東西。
到底文學版主為文載道是為了什麼?就在您提出這問題前,就先問自己,成立一個文學部落格的意義是什麼?而所謂的誤解就始於其中。嚴格說來,沒有»那位«部落格版主,就不會還有»那樣的«文學評論人。版主在部落格分飾多種角色,猶如文學本身,讓人看見一幅幅的人生風景;部落格,不會以同樣面貌示人;也不會是LovelyBook平台上的書評、當然更不會是亞馬遜購書平台的讀者書評,這個道理不必多說,您懂。部落格版主以其專攻領域各擅勝場,他們會把聚焦放在哪一本文學書上,為此付出不等程度的關切,用不同的評語與評分標準提出整體判斷,說到底,部落格版主要藉此與不同閱讀品味的讀者談上話。
所謂的外行文學評論人能發揮才學的機會偏偏就在它的多樣化上,不僅不會在評語中打壓專業評論人撰述文學的空間,甚至藉由新影響力擴大他們批判的格局。而這,就會從方方面面角度切入。相較傳統的文藝文章,部落格版主是在一個比較寬敞的空間內玩文字遊戲:她們會用文字將炒作的話題串連在一起,會從辯論立場的爭議點切入,為的是爭取談判籌碼,就算落居下風,還能匆容不迫,不受拘束,把實力貢獻給陌生人與圈外之人,不會在各種的發現上設限,會把注意力放在被別處視為有待消弭差異的文學派別,體裁,主題,將此轉變為部落格可茲發揮的項目,不論是以什麼角度審視,皆一視同仁,於是版主能夠使用的資源就越來越豐沛。
對傳統評論無從開始的讀者 ─ 因為在那裡評論的文學,不是這類讀者想看的;只因,被要求過高了、或是傳統的文學評述使人沈悶,這些也都是部落格要展開對話的對象。一般而言,經營部落格的門檻並不高,給人覺受上還親切些,版主不會怯於表達情感,也不會害怕說出,»我«。果不其然,就在部落格方塊之間,版主與讀者是站在「相同的眼界高度」在展開談話。談的不僅是情感,還會就事理切入:版主與讀者會互換立場,討論時,明確的表態,就成為受歡迎的談話方式,雙方要奠定互信的基礎就此築基,對別人的看法也就能做出比較正確的評估,並與自己的偏愛所執作出調整。讀者知道,為什麼要造訪這位、或那位版主的部落園地。
Dr. Uwe Rosenfeld是S. 漁人社年紀最輕的ㄧ位總經理。他在接受線上雜誌Bookster採訪時是這麼說的:「到了最後,出版社有多條通路可通達讀者,我們就能為不同的目標族群設定更精準的定位。」讀者的閱讀需求,各自不同,他們會從不同的媒體管道打探消息,部落格從中扮演的角色常常越發的重要,許多出版社老早就看出它的重要性。這段期間以來,部落格的在市場上的地位類似報章雜誌,卻不會與之爭鋒,而是相輔相成;部落格版主開發新道路,為的是激活新能量與新讀者群連上線。唯一目標,就是將推動文學的這股熱情也能在別的部落格那裡傳遞開來。唯有如此,文學部落格才有發揮餘地。
www.facebook.com/SchoeneSeiten
www.twitter.com/SchoeneSei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