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6

以標題作餌 ── 皮諾丘會不會說實話?

現在先合法 ─ 或寧可不要? 

界環境保護自然基金會(WWF)要對Wilfried Huismann的《WWF黑皮書》採取法律行動(前文報導) ── 數家大盤批發業者與線上書店業者在法院作出裁決之前,就先把這本黑皮書從書目中挑了出來。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莎賓娜.克蓉柔(Sabine Cronau)認為「WWF的爭議事件,讓人看到行銷通路是如何能在瞬間就減少」,以下是她的看法。

為標題欄下標的人可要塗層奶油,不然就沒豬仔來一看究竟。法蘭克福大眾週日報(FAS)在週末頭版新聞標題就用這句「書店業對WWF言聽計從」對外丟出了一個餌,用這樣的標題來形容《WWF黑皮書》爭議,可說是太好了;就怕是看到的人咬不下去。事情的真相到底為何,在這裡也變得複雜許多。在WWF之前言聽計從 ── 這個意思有可能指的是,採用不同以往的另一套標準。

亞馬遜網商、泰禮雅書店、與物流業者KNV從資料庫接獲一封律師信函後,就收下《WWF黑皮書》,雖然沒有自動作出更新,不過至少是以「一般程序」來處理,暫先不去處理這本引爆權力爭議的書,一直到找出解讀它的方式。到底「圖書業」是何許人也?這無非就是把整個零售書店給集體軟禁起來的問話,為了就是要讓幾位少數的大咖業者作出一項決定,現在,他們在面對這種操之過急的標題批判,是不是該要言聽計從了呢?

在WWF引爆權力爭議,圖書業就在「現在先合法」,或「然後,就寧可不要」的兩極說法間作出來回擺盪。大咖業者(先前提到過)從目錄中接下該書,在心態上可能還混雜那麼一點姑且觀察的意味,WWF從Huismann的影片已經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至於比較小型的書商業者,好比物流網路書店Kohlibri的業主René Kohl,就把Huismann給列到推薦書單上。然後,這就鞏固了圖書業的自我認知、言論自由、也讓經濟的反彈壓力受到高度的矚目。

從WWF的案例上,有兩點讓人看得明白:第一,行銷通路能在瞬間減少,律師事務所一旦把法律相關信函發文寄至圖書界的轉運中心,憑此信函就能把書目的行銷通路作出有效的縮減。第二,因事實內容、或人權所引發的爭論;以及作者、出版社,與提出控告的反對派系相關人士,會越來越從生意往來的背面作出澄清,此時,圖書業對於當事人本著誠實信用所作出的解釋,會比先用扭曲事實的批判還要更加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