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4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我們什麼都沒說?

書店業者能不能透過踢足球來進帳?

歐洲盃足球賽 (UEFA)在本週五(08. June)就要吹哨開打。萊能.莫立茲(Rainer Moritz)除了在德國漢堡文學館擔任館長外,本人對足球也是頗有一番研究,此外,他還具有作家身份。本週週日專欄,就由莫立茲來回答大家這個問題,書店業者是不是也能趁著風雲際會之際,賺得一筆好豐收?

沒有什麼事會比這件事還更簡單的了。人們一提到足球比賽想當年的那個年代時,就會想到2006年,德國為了要打進世界盃足球賽而忙著鍛練體魄,就當一部熱情洋溢的夏日童話在鄰國民眾的驚呼聲中,作出完美演出,於是,就當全場觀眾兩眼緊盯這顆小皮球,為它歡喜、為它憂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出版發行人莫不希望趁著這股風起雲湧之際,把大量談論足球賽事的相關書,就這麼銷售給這群廣大球迷,把書店早先賣不出去的囤積書就這麼銷售了出去。

自從心頭經過這麼一震,放在足球前緣的書就明顯安靜了許多,特別是把德國財政預算的慣性也這麼順勢扭轉了方向。在早先的時候,每在打完一季足球賽程,就會順理成章彙整出族譜浩繁的「足球員年鑑」;不然就是在民眾大型活動上,好比奧林匹克運動大賽、或是在世界盃足球賽程結束之後,用不了多久,民眾就會把配合活動的應景豪華套書,就這麼往書櫃上一擺,然而,在那時候的這種想當然爾的行為慣性,現在幾乎就要看不到了哩。若是有人在比賽的時候曾經打過一場勝戰,而刻意在一本暢銷書裡,給說成是件了不得的事兒,這,要是看在各方要求過高的足球小飛俠Robben,還有那位暱名小豬仔Schweinsteiger的眼中時,就會對這樣的刻意而倒盡胃口,也就不會就這麼把十一碼球給踢到它該踢到的地方。

就在5月19號這一天過後,巴伐利亞慕尼黑足球隊在與切爾西-封鎖藝術家對打,前者幾乎是在垂手可得的勝利聲勢下,嚐到了鎩羽而歸的滋味。於是網路書商就把Copress出版社的一本書給刊登了出來(Copress是一家具有誠信聲譽的出版社)這書就這麼把這事實給否定了。這本書名該稱它是「鍋碗瓢盆都在家!巴伐利亞慕尼黑足球隊在冠軍聯盟打出勝利之役」何況,這書銷售不佳的時候,起碼巴伐利亞的書店業者很可能對此是沒啥好抱怨。

從這就能看得出,這麼一來就什麼都不是(我以作為1860慕尼黑足球俱樂部會員(TSV 1860)的身份來說,我不會為此感到十分的傷心);而且,對運動有所涉獵的德國書店業者,不論是女性書店人員、或是男性書店人員,得用自己對Löw’schen青年遊戲團體的瞭解,來為足球書籍一望即知的銷售量來作出調整。怎麼說來,他們還是有一段喘息的空檔時間,就連最微不足道的足球生涯回憶錄,也會等到今年秋季才會上市,就像Lothar Matthäus 的回憶錄:「要嘛,就全力以赴踢球;不然,連球碰都不要碰一下」。

一盞小小的希望之燈,燭光自在的搖曳生輝。歐洲足球隊在沒有賽程的空檔日子,一本具有銷售份量的著作,就能為無所適從的這些日子帶來心靈的慰藉。足球瘋子Ben Redelings神采奕奕用筆墨來舒發己志,有去翻他寫的那本《用最後的遊戲地圖來交換姐妹》的人,就能從書中3,000條箴言錄來瞭解到,為什麼一個人就是沒法不打足球,在形容起足球賽事的時候,那種就愛咬文嚼字的癮頭就是捨不掉的原因。這位來自Bochum市的Redelings,可是把必要的文字表達形式,以及事實的種種真相給帶到一起說。足球教練Huub Stevens就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話為撰文人作出舉例說明,「在不同的耳朵之間,文字表達的形容與事實可得要一致」。當然,這也包括了Lothar Matthäus說過的一句格言「文字讓人望文生義 ─ 我們沒有什麼話好說」這老早就是德國語言學家büchmann的文字境界,留白之處,沒有什麼好去加油添醋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