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進行最佳化管理,2012年物流市調評項中的差勁分數
物流業在2011年幾乎收回三千萬本退書,小型包裹數增加,而退回的書還得在訂戶的帳單上作出沖銷。從德國出版書商協會發表2011年物流業最新問卷調查結果(參照:原文統計圖表 )就歸納出上述的問題癥結。雖然說,圖書業對於物流業的宅配服務是相當的引以為傲。然而,2011年的宅配的退書率與前一年相比,竟是提高了。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克莉絲汀娜.舒特(Christina Schulte)看到這樣的現象就要問:「這是零售書店自己發生的訂書疏失,難道這會是出版社出的紕漏嗎?」
圖書業對於物流業提供的宅配服務引為自豪。在五花八門的各類商品中,就沒有哪樣的商品能像書籍一般,從A地運往B地時,能夠如此這般迅速的把書給順利送抵指定地點。物流宅配人員總是在尋找最佳的解決辦法,與物流配套有關的許多支出儘可能的讓它極小化。在市調調查統計項目表上,就好比是:最合理的通路銜接、最佳化配套連結、最適宜的宅配重量,以及下降的退書率 ── 這些仍舊是物流業者按表操課的檢視項目。物流業在每一年都會在圖書業進行一次市調,究竟物流業在進行最佳化管理的時候,所有與物流配送有關的業內人士,到底是為物流最佳化做到了多少 ── 並還能將節省開銷的可能性提高。
物流業在2011年幾乎收回三千萬本退書,小型包裹數增加,而退回的書還得在訂戶的帳單上作出沖銷。從德國出版書商協會發表2011年物流業最新問卷調查結果(參照:原文統計圖表 )就歸納出上述的問題癥結。雖然說,圖書業對於物流業的宅配服務是相當的引以為傲。然而,2011年的宅配的退書率與前一年相比,竟是提高了。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克莉絲汀娜.舒特(Christina Schulte)看到這樣的現象就要問:「這是零售書店自己發生的訂書疏失,難道這會是出版社出的紕漏嗎?」
圖書業對於物流業提供的宅配服務引為自豪。在五花八門的各類商品中,就沒有哪樣的商品能像書籍一般,從A地運往B地時,能夠如此這般迅速的把書給順利送抵指定地點。物流宅配人員總是在尋找最佳的解決辦法,與物流配套有關的許多支出儘可能的讓它極小化。在市調調查統計項目表上,就好比是:最合理的通路銜接、最佳化配套連結、最適宜的宅配重量,以及下降的退書率 ── 這些仍舊是物流業者按表操課的檢視項目。物流業在每一年都會在圖書業進行一次市調,究竟物流業在進行最佳化管理的時候,所有與物流配送有關的業內人士,到底是為物流最佳化做到了多少 ── 並還能將節省開銷的可能性提高。
幾位業內人士,在2011年交不出好的成績,事實上這還算少見,還在2010年,有些業者的表現明顯的比較好。難道這問題就出在零售店又犯了心不在焉、甚至是馬虎的毛病,然後從物流的手中就這麼把書又退給了出版社?以至於,2011年的退書率和前一年相比之下,就提高了,零售店的退書率幾乎有8%之譜,這就相當於二千九百五十萬本書眼睜睜看著自己讓人送過來、又送過去。有好幾百萬歐元 ── 用文字最真實的概念 ── 就這麼放在街上。就連書籍包裹的大小與重量,與期待的還有段距離。
這身上不就揹負了十字架。物流業者提供宅配的服務會越來越綿密,就擺在桌面上;這些服務能把物流合理化繼續向前推進,卻沒法讓圖書業的參與人就這麼全盤接受,讓全方位的服務功能全都施展開來。
把物流業的宅配概念與建議全都一股腦兒的照單全收,在平常工作的時候,就盡量作出最佳化的調整,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是把胡亂花錢的警覺意識給提高了。圖書業處在這樣的時機,業者就會動腦筋 ── 是不是該把這一塊、或那一塊歐元給花在該用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