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5

退書的學問大 ── 數百萬歐元打哪來?

退書的學問大 ── 數百萬歐元打哪來?

根據物流最新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書店業去年的退書率已高升到7,95%水平,這相當於近三千萬本的退書,這項紀錄也打破歷年來所有的退書紀錄。這會不會是書店業者與出版社無法作好正確的統計?這幾百萬歐元是打哪來呢?(前文報導)boersenblatt.net特別將您的這些疑問,請教法藍慈西卡.畢克兒 (Franziska Bickel)女士。她本身在Schweinfurt市從事書店工作,並且是德國出版書商協會旗下AG Pro工作小組主席。

書店退書的問題,讓人從不同角度作出審視時,就能看出這是由許多因素所造成。行銷活動肯定仍舊像過去一般是左右退書的主要因素。出版社為了說服書店業者下單訂書,於是就在書店業者進書的時候,喜歡用誘人的折扣條件來吸引業者 ── 更何況,還附加可退書的權力。其實,給業者方便,這可說是一件好事,可若把這翻過來看時,情況當然馬上就變的不一樣:也就是說,若是書店業者銷書狀況並不理想,書籍也就陷入滯銷的狀態。碰到書籍滯銷的書店業者,並不在少數。舉凡出版社將退書的權力當作是書店業者進書的籌碼來談時,出版社就等同是為書籍打開走後門之路,好讓出版代表藉此作為推銷出版書籍的活棋,出版代表在這種進書、退書機制的運轉下,很少會出現什麼樣的改變。

從深一層因素來看:2011年,許多書店業者將自己在市場上的處境重新作出調整,就個別領域進行體質加強,至於其它書店業者,為了因應市場變化來為書店進行縮編;這麼一來,這就能從退書率看出書店經過整頓後,所留下來的痕跡。我不排除業界裡,在這家、與那家書店也有所謂免除退書情形發生;這個意思是說,因為書店業者處在暫時缺乏流動資金情況下,就會退書,他們利用這種方式就能把退書金作為書店下一輪採購時的沖銷扣抵金額,來穩定書店的經營生存。就這種前因後果關係上,就不可忽略連鎖書店問題:當書店業內的大咖業者在為店面進行縮編整頓計劃,甚至是到了得要完全棄守地步,從某種程度來看,就在所難免造成書店業者得把書退回的理由。

退書會造成無法估計的成本支出 ── 而在這支出裡面,有一大部份的花費是完全不必要的開銷。我們到底為了這種不必要的支出,是付出了何種代價,若從基本面來看時,這個代價付出的就叫人難以相信。現在,書店業的退書率竟是如此之高(有些書店的業者把他們採購書籍的總量,還是常常退回20-25%的書)。我對書店退書會出現這種慘不忍睹的發展,也是抱著這樣的看法:書店若是完全沒有退書的情況,這在業界是行不通的事。書籍還會有新版書出現,光憑這一點,要說把退書率給降到零,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談。更何況,在作圖書生意往來時,這可就有談判空間,這才能把新產品放到店內試賣,而出版社也就這麼順勢帶動了社內產品。

AG Pro工作小組(工作流程、合理化、組織配套)是德國出版書商協會組織架構下,專責跨部工作配套最佳化的協調單位。AG Pro在2009年,在圖書業針對書店業退書的情況進行調查,並把建議事項歸納在這篇研究報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