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4

廣告「脫稿」演出 ── 吸煙不是危險的事?

評論:書本廣告,就像在杜鵑窩!── 談書本廣告裡的胡說八道!

董博思凱書店業主烏利.董博思凱 (Ulrich Dombrowsky) 認為,廣告引言裡的胡說八道,不是用來包裝小說 ── 要為書本美言兩句時,還是有其它辦法的唄!

我只要看到廣告在浮誇吹捧一本書時,這就老讓我想起八○年代Dr. 萬寶路的那句可惡標語「吸煙不是危險的事!」好吧!又沒人規定您非得買那本書的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書美言的廣告,在用詞遣字時,除了得要合乎邏輯外,還得寫的有那麼點的文學韻味,這可不僅只是書友、就連銷售紙本書的書店人員可都是這麼盼望著呀!說到究竟,有誰會想買(賣)到一本言過其實的虛偽包裝呢?

偏巧這ㄧ天,我就讓下面的文宣給驚的目瞪口呆,某家出版集團在自己的集團廣告內擷取加拿大一家大型報社的引文:「如果爹娘想讓孩子誕生來到世上,一個能讓爹娘掏心掏肺付出愛的小傢伙,這就該讓爹娘在衣櫥裡躲藏的久一點。就在這時候,孩子就會屈膝向上帝祈禱,爹娘啊,求您們回來吧!只有一種情況能讓上帝來解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聖經,也許是寂寞孩子們所寫下來的語錄。」

什麼?爹娘要得到小傢伙的愛竟是得保持距離?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啊?這麼一來,小傢伙包準不會「屈服」來愛爹娘,而是從心裡帶著那麼點「不情願」的意味。難道,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只有一種情況,上帝才能解釋!」我們還會看到後續的發展。啊!起風了:孩子爹娘們的萬能上帝啊!這會是個什麼樣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啊!

作結論時,這句話就會變得相當突騖:「聖經,也許就是寂寞孩子們寫下的語錄。」喔不─,聖經才不是他們寫的呢!比較有可能的情況該是,孩子們在過去缺乏愛與關心的照顧下,只得透過聖經來向上帝祈禱生存下去,孩子得和爹娘的建議進行天人交戰,爹娘們以如此殘忍的愛、卻又帶著這種「後續發展」來和孩子們劃清界線。

畢竟我到底還是欣賞導演米歇爾.哈奈克(Michael Haneke) 拍攝的那部了不起作品《白色緞帶》(Das weiße Band),這才是讓我對廣告引文內欠考慮的胡說八道而覺得真正的憤怒。對於能拍出這種水準的電影導演,這樣的演員、這樣的攝影師,我願意臣服在他們的面前,向他們致敬!如果觀眾根本不想讓謀害、毆打蹂躪至死當成是哈奈克拍這部片子的結局時,前文提到的這種「脫稿」演出,就讓人看見道德教育是如何的欲振乏力,人與人間的關係又是如何的失序。這部電影拍的讓人印象深刻啊!

西蒙.烏爾邦 (Simon Urban) 的首部代表小說《計劃 D》(Plan D)在Schöffling出版,這計畫竟是讓人生出如此愉悅的心靈悸動,像是有根線在那牽扯自己的心啊!烏爾邦與茱莉.崔(Juli Zeh)展開書信往返,這些致給實體書店與公關宣傳的信件內容,除了訊息外,也幫他們道出了心裡面的千言萬語啊!

《計劃 D》的網站simonurban.de啟動時,相對說來,網站還是從比較簡單的方式起步,在相關活動支援的配合下,《計劃 D》網站已發展出多元視角的面貌,在過去這段期間,《計劃 D》在書市儼然已發展成為一本相當叫座的書。烏爾邦以詼諧的手法來處理計劃D的議題與情緒。在書中,她描寫德國當代的情形,東德政權仍然還存在的那個時代,西德人要前往東德可是得提出出境申請證件。承認吧!並非每位作者都有西蒙.烏爾邦的知識,在她日常的「真實生活」裡,她在德國廣告龍頭代理商Jung von Matt任職。不過,以她表現廣告的文宣手法,我不單單只是以一位實體書商的身份,就算我是以ㄧ般書友的眼光來看時,我也是樂觀其成的啊!出版社提供給圖書業最顯著的廣告看版上,使用紙本書封面,外加一張作者照片的這種包裝宣傳手法,應該是要走入歷史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