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文字工作者協會(VFLL)於昨天在柏林舉行協會年度高峰會,探討議題「內容管理 ── 審校者的未來」。難道這真會是一條正確的路?另外,究竟審校者是:管理內容,而非是為內容把關與校正文字?
高峰的這個概念,是否在用字遣詞上用的優雅妥當,這肯定會讓人感到懷疑。從某種角度來看,審校者也被視為是「內容經理人」,這也有一段時日了。我們的工作並非只是把文字處理的乾淨、流暢就好,而是在為文字加工的過程上,會從多元的角度切入;我們與作者、編輯的創意概念進行合作,發展文字概念、將非文學類的內容作出更新外,還有其它更多的工作細項。另外,順道一提,我們把內容管理也稱作是「內容發展」。
這好像不是大家耳朵聽到的一樣,就好比是音樂;不過,內容發展也清楚說出,我們並非只是從文字組織流程上,而是常常特別是要為報章雜誌媒體撰寫文章而工作。
無論如何,現在我們對內容的發展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新科技讓我們的文字工作任務充滿新奇的挑戰。這還不僅是我們得要學習數位資訊如何處理的新知識而已,而是我們要能看得出內容製作與市場運作的流程起了根本的變化。
審校者,也包括我們這些獨立在外的文字工作者 ── 未來媒體的製程上,還會扮演一種基本角色,舉例來說,就像是擔任文字布局的中心角色,以及擔任跨平台內容管理的經理人,在我們看來這是好的可能性。在擔任這些角色時,我們還是繼續視自己是連結作者與出版社間的傳達者,資訊素材是在考慮數位版權的合法使用下,以多媒應用的方式來作整理準備 ── 並且,這些工作的進行可都還是在不減文字創意品質的情形下進行。光是只有管理內容,而沒有用愛來撫平文字:在我們同業當中,很可能對多數的人來說,這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事。
相反的,從創意的觀點來看,這對內容不會失色,反而是增色:舉例來說,未來審校者在為一本附有多元功能電子書準備時,這時就不會只有將文字與圖片作出組合排列,而是讓影片、音樂的互動元素,在合情合理的情境下與圖文作出搭配連節。按照市場區隔分類的不同,還能將帶有教育意義的考量、或是將娛樂的元素突顯出來。
自由文字工作者協會與他的會員一同走在未來的道路上。協會以提供工作小組與專業研討會的交流方式,以及持續關注文字工作者的未來發展。尤其是您可別忘記:自由文字工作者參加組織團體與專業技能培訓的費用,在必須是自行吸收的情況時,就能從他的文字稿酬計算上作出考量。
迪爾克.穆勒先生(Dirk Müller)是位在Braunschweig的Interkorrektor文字工作室的業主,並且也是VFLL董事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