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國家圖書獎】入圍到年度短單名錄上的作者,於昨晚在法蘭克福文學廳在喜愛文學的觀眾面前,與書評人進行了一場以書會友的文學活動。霍爾格.海曼(Holger Heimann)代表德國出版書商週刊出席這場文學活動。

撕裂傷痕的人︱原文書目
昨晚,出席現場活動的入圍作者只有五位。《撕裂傷痕的人》(Die Schmerz macherin)馬雷娜.施翠魯薇慈(Marlene Streeruwitz)與英國BBC電台有約,不克出席。列入短單名錄的另五位作者,按照名字字母順序上場接受訪談,在半小時的時間分享自己的文創心得。這場文學活動從拉開序幕走到閉幕,這五位作者魚貫上場各自介紹如下:

顏.布蘭特(Jan Brandt)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書評人費里西塔思.馮.拉文貝爾格(Felicitas von Lovenberg)訪談時透露,他的第一部野心文創小說《與世界為敵》。他以細膩的筆觸逐步描繪出一幅北德小島的小鎮人文風貌 (ostfriesischen),「事實上,這部作品的醞釀時間比十年還要久」:「所有的嘗試,一個人得要算到自己有失敗的一天!」這本小說的野心並非只是表現在厚實的頁數上,還能從書衣設計的匠心獨作見到美編運用符碼的用心:帶有視覺推移效果的文字標題 Gegen die Welt,給折疊成雙重扭曲狀在同一個書面上平行運轉,在佈景一片灰沈沈的襯托下,突顯出歪七扭八的文字標題。布蘭特說,《與世界為敵》在第一週上市的時候,書衣表現出這樣的美編風格,竟是讓書友當成故障書給打了回票。現在,這書榮獲年度【德國國家圖書獎】提名,並入圍到短單名錄,同樣一件書衣,這時反倒像是給人打上品質保證了一般。

對於作家歐依根.綠格(Eugen Ruge,左圖)以小說《光線漸微時刻》(In Zeiten des abnehmenden Lichts)入圍到短單名錄可就沒發生這類「事後諸葛」的事兒。這本小說獲得書評人回報書評,作出感同身受的迴響。這本小說在一系列書評的加持下給推進暢銷書排行榜,還拿到前面名次的出色佳績。文中的某些文段情節受到【德國國家圖書獎】的青睞,讓人見到東德權威家族的腐敗與共產主義對烏托邦幻想的破滅,讀友讀到趣味橫生處,能看得出小說情節中有作者親身經歷的影子,還讓人感受到少見的強烈調侃意味。綠格也是在幾番動筆嘗試了以後,才成就這部百年之作。他的人生故事,有一部份早就搬上劇場上演出。他以57歲的成熟之齡,要說是文壇上的初生之犢可也是有些說不過去。HR電台主持人艾兒夫.曼徹爾(Alf Mentzer)為綠格致上禮貌性的肯定形容詞。

西貝拉.雷薇夏洛夫(Sibylle Lewitscharoff)在文壇上早就是位名聲斐然的女作者,她同時也是一位朗誦者,能把文章的神韻表達的唯妙唯俏。這一晚,在滿場觀眾的屏息注目下,她演出一場「借殼出竅」的獅子吼絕活。藉由文字驚奇的生命力,她神遊隱入一尊莊嚴獅身向哲人漢斯.布魯門貝爾格(Hans Blumenberg)致上宇宙真理的崇高禮讚。她活出文字時的喜悅,只能用名不虛傳來形容;看來,這層喜悅的光亮上,似乎還帶著那麼一點感染力。【德國國家圖書獎】對於這位女作者致上最高敬意,書評人讀的愛不釋手;今年以來,《山城無處不飛花》已榮獲四次盛大文學獎項的肯定。

有別於雷薇夏洛夫的文風,作者安潔麗卡.克魯森道夫(Angelika Klüssendorf,左圖)較不喜在公眾場合前出現。主持人艾兒夫.曼徹爾(Alf Mentzer)曾事前徵詢過她的意見:她向來偏愛閱讀更勝開口說話。一般推測,她比較喜歡 ── 閉居在一處與世隔絕的偏遠小鎮上,繼續描繪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這部小說是描述一位少女的童年艱苦歲月,她在所有人的叫囂漫罵聲浪中,在沒有良知母親的搬弄是非下,如何咬緊牙關不讓自己屈服。孩子們從書裡面獲得力量,在他們的想像中,這位少女是隻「厲害的小甲蟲」,竟能從母親的魔爪下逃離出來。克魯森道夫還洩露一個小密秘,「如果我看到一個人,我常暗自揣測,眼前這人的氣質會與哪種動物相搭配呢?」。那麼,究竟是哪種動物在文學廳裡走動,這,就讓大家來猜猜囉!


布瑟兒麥亞說,「我承認自己是帶著憤怒」;「憤怒是件好事」。這麼一來,不就能在不需要離的太遠,就能在討論與開會的時候,把憤怒就這麼呼之即來。【德國國家圖書獎】將這本小說入選到短單名單上;對此,為今晚文學活動拉開序幕的法蘭克福文學廳廳長浩克.胡克斯泰德(Hauke Hückstädt)認為,從評審團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出乎預料,還帶著非常積極的正面意義!」過去這段時日以來的種種傳聞,評審團的各方意見也是看法分歧。從反面來看,胡克斯泰德認為這不足以為慮:「這對評審團來說是不好;但對文學來說,這─,可就是妙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