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2

專訪:彼德.維普曼 ── 圖書業緩步走下坡,但......

出版界以極端緩慢的速度在調整

漢堡趨勢顧問公司(TRENDBÜRO)研究專長在於社群變遷,該公司創建人彼德.維普曼(Peter Wippermann)看出圖書業走下坡的趨勢,所幸是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在下滑。

史威特:「數位媒體前進出版」論壇(digimedia goes publishing)將在十一月下旬在杜賽道夫市舉辦, 維普曼先生,您受邀在該論壇發表專題演講,出版社要從廣告客戶那裡學到什麼?那麼,就請您談一談出版社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維普曼:廣告客戶創造事件,透過媒體炒熱事件話題。就請您想一想紅牛飲料與那位「世界高空跳傘人」菲力斯.寶佳拿(Felix Baumgartner)的例子吧。

史威特:難道出版社應該讓自己參與談論,或者什麼是出版五元素?
維普曼:這就要問出版社的溝通角度是擺在哪裡,這就是影響溝通的決定關鍵。市場處在今天這種情勢下,廣告客戶自己接手作媒體工作,也是自己來表達意見;但在媒體工作室這一邊,卻看不到有多少轉變。

史威特:難道出版社改革的速度過於緩慢?
維普曼:他們可是恨死了數位出版未來。更何況,他們又不是圖書業創新的推動人。出版社最想的就是,要怎麼把特定過程儘可能拖延下去。

史威特:這麼說來,圖書業反應就特別遲鈍囉?
維普曼:圖書業特別的地方,就是喜愛安於保守。我的評估也是如此。出版社是適應變化遲緩的極端派。不過,出版社若還想要從出版內容賺到錢的話,就要作出自我改革。

史威特:那麼出版社要怎麼做呢?
維普曼:他們必須從事社群團體管理。曾是出版社必然的傳統工作 ── 編輯、書輯排版印製、市場與行銷,如今,這些人才在每個角落都有。

史威特:社群團體管理?憑著這樣的管理就行了嗎?
維普曼:許多出版社到了現在還常常這麼相信,他們的出版產品是創造價值鏈上的概念。這麼想的人就想錯了。時值今日,創造價值鏈是出版內容與人群,作者與粉絲相互作出連結,出版業務才會從中運作發展出來。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史威特:出版業要把社群團體管理好,有沒有找到對的管理人來執行呢?
維普曼:當然沒有,他們根本就不願接受這個人。因此,決策人就必須把管理人的工作能力先調整歸零。

史威特:這麼說來,紙本書會走向絕跡之路,難道這沒有挽回餘地?
維普曼:話不是這麼說,機械時鐘也是有它自己的價值,甚至是非常高的價值。書市仍會繼續萎縮下去,紙本書會變的奢侈起來,不過這也得等上好一段時間。

以上專訪:由莎賓娜.史威特(Sabine Schwietert)提問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