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2

數位出版高峰會議 ── 怎麼有些眼熟了?

數位塑膠舞會

圖書業人士追著數位論壇一場又一場的跑。這段期間,E-出版高峰會議本身就成為有趣的商業模式,但不知從何開始,它竟砌出某種似曾相識的情境。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 提出評論如下:

一直以來數位變遷與數位貿易就是好朋友。這幾天/幾個禮拜,出版發行人,部落格主,IT-專家,和社群媒體經理人就要在多場數位論壇上報到方。反應靈敏的論壇組織人憑其幹練的商業手腕在幕後剝起了洋蔥。難道還有別條路可走?他們若要駕馭某領域結構的變動,就得將顧問與網絡連線人脈網中列入專業級別人士邀請入會組織,為的是讓數位變遷的相關知識普及開來,將數位變遷的最新觀點推上軌道。何況,還能透過收費籌辦這類論壇活動,而這是主辦人應得的權益。

這段期間,數位論壇商業模式陸續豋場,接軌之勢方興未艾,這當然要從問題源頭及其涉及架構規模展開,隨著主題與概念逐一討論成型,論壇本身,是順著數位因緣變化以其合理的排列組合運作。為論壇活動串場定調的發言人,同時參與議題程序進行,如同廣播與電視台談話節目一般,因主題不同,攝影棚軟硬體因應受邀人搭建的道理是一樣。數位論壇商務的蓬旅車隊就這麼隨著論壇發言人從這一地開拔到另一地,高峰論壇從這一場轉到另一場。

然而市場規則並非僅適於專家會議的本身,至於論壇訂出的是什麼專題議題,市場規則也同樣適用。市場規則,專題議題與產品之間有它的相互關連性。訊息與市場彼此之間的關係互動是密切的,何況,不該有人嘲諷它,好比,一個人處在黑漆時刻的構思模式猶如一個人身在數位塑膠舞會上迷失方向是一樣的。許多打出個人品牌與具有溝通天賦奇才之人,外界能從他們是怎麼把身上那股氣宇軒昂的氣質展現在品牌或產品形象的在地特色上看到。在此同時,政治議題,同步翻譯,在所難免以數位進步方式呈現。小組討論、Po文、推特訊息隨處可見,資訊流動了,《壁壘》就動搖了,就在身心疲累的下午時刻,訊息就從群眾到大禮堂的活動中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