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2

問卷調查:社群媒體監測 ── 最重要的答覆

問卷調查:社群媒體監測 ── 最重要的答覆

企業監測社群媒體活動是否辦的成功,這並非只是以社群媒體的粉絲與追隨者人數的多寡來判斷。在這篇談論社群媒體監測訪談文章中,記者修斯兒訪問業內兩位專家,一位是林德.華堤西(Leander Wattig)顧問,另ㄧ位是knallgrau社群廣告代理公司擔任數位媒體顧問海倫娜.弗里琪 (Helene Fritzsche) 女士,分別就社群媒體最重要的相關議題來表達他們的看法。

林德.華堤西(下圖):在社群媒體界擔任獨立顧問,並在瑞士聖加侖大學擔任兼課講師。此外,他在「我是做書人」也發表專文。
海蓮娜.弗麗琪(中圖):在奧地利維也納vi knallgrau媒體代理公司擔任顧問,為企業提供媒體數位發展、建議與提出數據分析解決方案,她把研究重點特別擺在媒體監測評估。

修斯兒在社群媒體監測(Social Media Monitoring,以下簡稱SMM)定義名詞的背後,隱藏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林德.華堤西:「社群媒體監測」是過去幾年以來在業界興起的時尚名詞之一。終究,這裡談的社群媒體監測,無外乎就是在指市場評析,SMM拜網際網路與時下科技技術之賜,讓企業得要更加看重市場評析,並且在企業部份真正的工作時間,也是把SMM用來監測市場,讓企業客戶與其它相關利益人士有表達意見的地方,以及看出他們自己的行為模式。這麼一來,若是SMM是在網路上進行,這就給了企業一個大好機會,這時,就要確實精準做到一件事:傾聽。與SMM有關的另一個時尚名詞是「社群顧客關係管理」(Social CRM),這個名詞與監測關係可說是緊密相連。社群顧客關係之所以需要管理,目地在於,在具有結構式監測範圍內所汲取到的訊息,在企業自有系統中作出轉換,讓顧客資料藉此一轉就作出連結。

企業,以及其它領域的團體,可藉由SMM把企業與自行發起活動,經過顧客資料轉接連結後作出有效追蹤,觀察競爭者行動,以識別出改善企業產品,與尋找出適合內容的立足點,企業能夠提示對方,能夠就外界的批判及早作出反應,還能預先防範溝通危機,節省企業資源,終究,企業在社群媒體每日的工作才有了基地。企業是用什麼樣一般的測量法在作衡量呢?

海蓮娜.弗麗琪:社群媒體監測讓數位式溝通交流一覽無疑。SMM結合其它紀律,企業就能藉此測量出企業發動社群媒體活動的績效。能夠具體監測社群媒體軟體來自不同數位源頭,這裡指的特別是社群媒體入口網站 ── 監測軟體會就事前定義好的關鍵字進行自動搜尋。基本上,這樣的搜尋與傳統式的媒體觀測作相互比較,只在搜尋出來的結果,不是把報紙剪下來的文章集中在剪報檔案夾內,而是這樣搜尋結果是一份線上列表報告。

修斯兒:社群媒體監測是用什麼樣的一般標準作為自動搜尋檢測條件?

林德.華堤西:SMM監測的可能對象是與企業有關的訊息,也就是與關鍵字有關訊息(其它好比,企業產品,企業領導人,企業智慧財產權),與企業品牌有關的訊息(其它好比,顧客,企業競爭者,市場加乘元素),與企業環境有關的訊息。此外,SMM還能從線上與線下溝通對話談論到的內容範圍,作出量化區別。SMM進行質化判別時,還能就溝通談論時的內容主題,與表達意見時的聲調語氣來作出辨識。

海蓮娜.弗麗琪:SMM指的一般監測標準是:

振動或頻率:監測搜尋到的文章數量,也就是搜尋定義好的關鍵字,文章內容元素出現的次數。
情緒或聲調:一篇被搜尋出來的文章,內容表達是正面,負面,或是平平訊息。SMM提供者在這裡結合具有目標的精準度,自動搜尋分析常常是在人工加工處理下在進行搜尋。
影響力:搜尋到的內容元素,作者在社群中的影響份量有多少。所謂影響份量有非常不同的定義,這方面還沒有一定的標準。SMM提供者依據ㄧ位作者內容的數量,或是從第三方給的提示作出搜尋,這樣的次數頻率有多少。

修斯兒:有越來越多的社群媒體提供人要把SMM列入計劃中。市場上,目前是怎麼在進行社群媒體監測?

林德.華堤西:以目前來看,我們處在市場專業化與合併化的時候。許多SMM領導提供業者,好比Radian6Alterian最後都被企業軟體公司併購,整合到形成中的軟體系統。這就看出,所謂「社群媒體」領域在進行的實驗階段,SMM的議題是怎麼受到人們的信任,如今這就越來越成為理所當然的補強配備。

海蓮娜.弗麗琪:人們說,世界上有好幾百個提供SMM業者,他們提供理論式的社群媒體監測。我想,在這些業者當中,具有專業級配備的數目大約是一百家。而市場對SMM需求在增加。目前,我們還處在合併階段初期。況且,這尤其有助社群媒體源頭,好比,Twitter不設限次讓使用人進入「他們的」內容,這段期間以來,在進行昂貴的交替循環。許多小型SMM提供者顯然無法承擔得起這樣的費用,於是就只好從免費入口社群媒體裡面記載的那些內容來進行監測分析,這麼一來,搜尋出來的結果,社群媒體業者看到事情角度,就當然受到限制。一般來說,事件報導可分成免費與付費義務型兩類業者。此外,大多數是根據文章報導來源來作出區別,就特定監測工具作出徹底搜尋。對於具有專業級配制SMM而言,這樣的區別就有意思,不過能幫得上忙的地方其實很少。

以我在2011年所作的論文研究範籌來看,那時我就證明出,總是同樣社群媒體提供人不斷被人提及,而且大多數的作者在進行談論的內容並沒有經過監測工具測試。於是我就主動發動社群媒體監測工具網站somemo.at,並發展出內容評價分級,讓使用人就算對監測工具沒有太多預前知識下,也是能夠對於這樣的評分圖表感到有趣,進而運用它。

修斯兒:監測工具有哪些,哪些人適合使用這些工具?企業要如何為自己找出對的評價解讀?

林德.華堤西:基本上,企業可從兩方面作出區分。有所謂的免費監測工具,好比Google Alerts,Icerocket,Social Mention。企業使用這些監測工具,顯然廉價,不過這些工具能夠提供監測的功能可就非常有限。使用免費監測的後續缺點是,同時使用更多這種免費工具花掉的精力與缺乏監測擴展伸縮彈性。除了這些工具外,還有一些是專業級監測工具的提供業者,好比是Radian6,Alterian,Brandwatch。使用這些監測工具就貴了,監測時的複雜整體性,並且許多這類產品是朝著英語市場方向在進行最佳化。這麼一來,在這裡建構使用到的費用就比較少,所提供的功能就比較多。而且還能繼續作出加強調適並進行功能整合。

到頭來,監測工具的選擇項就列了後面。首先這就必須作出解釋,就企業策略的層面來看,哪些是隨之而來的立訂目標:企業使用監測工具是要起什麼樣的作用?接下來就要問,企業要如何有效運建置監測工具與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一旦這些都作出解釋之後,然後就能選出適合自己企業與符合企業要求的監測工具。而在這個同時,也有非常瑣碎觀點在其中也扮演一定角色,好比,到底這個監測工具能否契入我的企業或與符合專案使用的相關平台,有哪些的人是在哪些工作流程中,還能讓資訊到了最後還能運用得到,並且作出解讀。

此外,在最好的情況下,企業使用多種監測工具來評估一件事件,會比企業使用一個能夠提供許多一般監測的工具,還要能夠作出正確評估。

關鍵績效指標(KPI)的選項,也是端賴這些監測工具能夠提出哪些有待解釋的前題,才來作出符合企業的選項。社群媒體平台,舉出LikesRetweets  為例,重要的是,讓人如何從輕易讀取概念式的指標數據作出解讀,至少要能間接找出企業營收有關的可能性概念在哪。

海蓮娜.弗麗琪:社群媒體監測軟體(參閱SOMEMO VI2012)的使用費用,可分為免費使用,ㄧ直到使用年費二萬四千歐元等級。使用監測軟體費用包含不同分級,這是按監測服務業者提供監測軟體本身,具備哪些監測功能而訂制。監測軟體是自助服務型的提供人,提供使用人從線上入口到監測儀表板的可能性,至於要能提出後續問題,或是就企業需求進行軟體個別調整,自助型軟體業者就無法配合。至於提供全套監測軟體服務型的業者就又不同,他們能夠按照使用人的需求來量身訂製,而且還能同時能就監測彙整得出的儀表板數據進行解讀。當然,這樣整套監測服務,得付一定的費用。若是說到混合型監測軟體服務業者,這類型的監測就處在自助型與整套監測型的服務業者之間,並且是 ── 除了自助服務型的監測軟體提供人 ── 在一般情況下所被推薦採用的監測服務。從另一面來看,在監測軟體的背後,在系統中還隱藏許多不同的人工智慧。監測若只是作出單純列表,或是加減運算的話,這就簡單了,因此需要付出的成本也就不高。

讓人覺得有趣的是,社群媒體監測工具對於個人(關鍵字:Ego-Searching),對於個別企業的監測,這就跟對大型集團、或是對機構監測運作是一模一樣。社群媒體監測的目地常常在於:找出,是否能夠對某些特定「被談論到」的主題,特定的人與產品,或企業,也就是找出受到影響的點,因此也就能直接針對這一點作出討論。當然,讓人感到同樣有趣之處,當然在於,這是在哪裡被人談論到,與搜尋關鍵定義有關的因果結果有哪些。最重要的是要瞭解到,這是在進行相當實在的溝通交流,雖然是在那些人所選擇的線上平台上進行溝通。也就是說,客戶也許會在臉書上抱怨,不過,卻不會在自己的客戶公開討論上抱怨。

修斯兒:哪些的監測工具適合小型出版社與書店使用?(這個問題只向弗里琪提出)

海蓮娜.弗麗琪:監測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意思表達清楚,特定的溝通措施,所設定的談判目標為何?並且考量到,是否社群媒體監測是在用正確的紀律來測量所設定的目標。我從自己的經驗中得知,這當中常有模糊不清之處。

舉例來說,有家書店,只設立網站,但是沒有線上商店,想要透過社群媒體通路來提供非常個人的顧客服務,靠建議閱讀的方式來維持經營。因此,這家書店小組就得透過臉書打開自己書店與老主顧與潛在客戶之間的對話,這麼做的目地,當然是要儘可能把許多顧客帶入他們書店。

是否就能這麼如願呢,這能從簡單問問題來找出答案,當有同事問到了帳款的事,顧客是怎麼自己注意到圖書的呢,或是書店生意的本身,這是怎麼引起別人注意的,然後把這些書的答覆都收集起來,這麼一來,也就能知道顧客是否成功被帶到書店。在臉書進行線上對話,是否會自己「起作用」,這就能用社群媒體軌跡方法來作出衡量,也許還能用網路分析作出搭配。正如曾提到臉書自己就提供名為「Facebook Insight」免費監測分析工具。書店就能在自己網頁分析上,看到臉書的顧客是否按了自己的網頁。

為什麼這家書店還要內建社群媒體監測呢?ㄧ方面這是要把相關顧客找出來,其它通路提到自己書店,或是在閱讀寫到書店本身的文章。因此,書店人員在討論時,也許就會提到主廚網站Chefkoch.de,提到有關的個別食譜,還會告訴網友是怎麼獲得這本食譜。

另一方面,書店在貼完文章訊息後,藉此找出競爭者,或是從競爭對手Po文來尋出相關訊息,不然就是在那些「線上書店」發表一般性文章,或把「閱讀提示」用不同寫法來表達,或根據文章來找到特定的書或作者。而搜尋結果就會排列在零售書店的計劃上。

修斯兒:出版社與書店有系統的置入社群媒體監測軟體,您有沒有認識到這要的業者?

林德.華堤西:所有出版社在運用社群媒體監測時,是採這種,或採那種的方式。有些出版社甚至已經在使用全套監測軟體的解決方案。據我的推測,大多數出版社目前卻仍停留在功能比較簡單的監測工具,好比Google Alerts。

海蓮娜.弗麗琪:自2010年起,我們輔佐泰禮雅在德國,奧地利與瑞士境內發展與移轉數位式的溝通交流型態。我們要怎麼把社群媒體評量作為泰禮雅的策略性溝通,並為泰禮雅設定銷售目標,哪些報告要隔多久發表出來,以及是怎麼被分析得知,我們與客戶共同發展出這些進度。在工作研討會上,就能把議題在整個泰禮雅集團作出定位。社群媒體監測首先被用來觀察競爭者動向。之後,這個結果就移轉到企業溝通交流措施的制訂上。

以上報導整理人,記者珊德拉.修斯兒(Sandra Schüssel)

德國出版書商週刊這一期刊登,社群媒體監測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