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移民局撤回葛雷本尼可夫出版社(Alexander Grebennikov)出版發行人亞歷山大.葛雷本尼可夫,以及他家人在德居留許可證。限期一個月內,該發行人必須離開德國。該局下達這道逐客令的理由:過去幾年以來,葛雷本尼可夫出版社(Grebennikov Verlag)的年度財報未達正向獲利。至於葛雷本尼可夫出示入境規定文件,該局以未達標準予以駁回。
G. 於1993年在莫斯科先成立葛雷本尼可夫出版社,2006年續在德國成立葛雷本尼可夫出版社。之後,2008年移居柏林,自2009年起至今,G. 與他的妻子共同在柏林,以及G. 社六名正職員工前後發行三十本繪圖本與旅遊指南書。對此,柏林移民局之所以對G. 下達逐客令,據該局負責處理葛雷本尼可夫居留申請案專員向德國出版書商週刊出示一封,他致給G. 的通知信函,明文:「葛雷本尼可夫出版社自2006年成立以來,至2012年間年度財報獲利未見正向獲利。」「而這就顯而易見,G. 為自己出示入境德國居留的最後證明,若從該社過去五年以上的出版營運成績來看,這也是不足以作為核准的有力證明。」
柏林移民局明文拒絕理由,據G. 社行銷主管湯瑪斯.葛慈(Thomas Götz)說法:「審理G. 社營運經濟參議管理院的一位專委所執的核心說法,其實說的較為籠統,指稱,從該社在經濟營運發展表現『持續向上積極成長的趨勢』,『這肯定無法為它作出預測』。對此,德國出版書商週刊同樣就現有專委知惠柏林移民局:「就讓G. 社在自己責屬的框架下,為其後續經營成功控管作出自行決定。」
柏林移民局明文拒絕理由,據G. 社行銷主管湯瑪斯.葛慈(Thomas Götz)說法:「審理G. 社營運經濟參議管理院的一位專委所執的核心說法,其實說的較為籠統,指稱,從該社在經濟營運發展表現『持續向上積極成長的趨勢』,『這肯定無法為它作出預測』。對此,德國出版書商週刊同樣就現有專委知惠柏林移民局:「就讓G. 社在自己責屬的框架下,為其後續經營成功控管作出自行決定。」
審理G. 社經濟營運展望的第二位可能主委,來自柏林工商會,這位主委就駁斥柏林移民局該位專員說法:「就主導經濟事務參議管理院所提出的初出評估,若是就它的反向來提出第二種補充看法」,這比較是「於事無補」,因為這是在把「未知經濟情況」的本身作出拖延,「而沒有就該參議管理局的這項初步評估予以應有審核。」柏林移民局面對這樣的質問,拒絕發表立場聲明。
柏林移民居未提及,且未作出考慮部份,對此,G. 社行銷主管湯瑪斯.葛慈作出說明,G. 社發行人葛雷本尼可夫「在柏林聘雇八名正職員工;過去幾年以來,他為該社投入資本額達一百六十萬歐元;二十名以上自由工作者的部份生活費是由G. 社承擔他們的工作酬勞。出版社還得繳納政府職員薪支與酬勞所得稅與社會福利稅。」葛慈還說:葛雷本尼可夫一家人完全融入德國社會,他們夫妻的孩子上德國學校,或幼稚園班。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位在柏林布蘭登堡分會為G. 社發行人的德國居留,以及為該社續存而疾力奔走。對此,協會分會總經理約漢納.漢恩女士(Johanna Hahn)指出「葛雷本尼可夫出版社是一家積極有為的年輕出版社,柏林出版社與『24小時』書店發起共同行動,該社在該聯合行動框架下,也致力參與其中一項活動。」這家新成立出版社財報成績,多年下來以負分見收,直到它能拉平出版書籍的連續成本。這樣的情況若就德國圖書業來看,並非鮮見。漢恩女士在致給葛雷本尼可夫委託律師的一封信中指出:「圖書業的價值鏈,並不會就這麼扣住年度週期循環上」。該律師又把這信給呈到柏林移民局。「若從商業角度來看,這項做法可能也不是一件尋常的事,不過這對某些世界文學的經典派人士而言,讓自己經年累月,乃至十年才一路發展到如今的情況:出版社投資書籍,這是把寶壓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