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著作走的是華麗的大眾路線,倘若這是在科學考據下寫出來的書,這與採用理性羅輯分析法所著寫的歷史書是同時並列在幕尼黑出版社的目錄裡,對此,C. H. Beck出版社總主編德特雷夫.費肯(Detlef Felken)指出:「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上,是有其完全不同的史料索引。」這時,出版社介於科學與公眾之間的中間角色也就不至產生矛盾。在德特雷夫.費肯(Detlef Felken)為C. H. Beck主導的書籍專案當中,也含概了歷史書目。以下這段訪談,費肯就歷史書目,歷史書籍的交易角色,以及歷史紀實演進的最新趨勢提出看法。
從事歷史著述,這是有它在市場上的榮景,而這也關係到它在市場價位的普及程度。那麼 貴社是如何因應這兩個面向呢?
費肯:首先,文字的愉悅性並非是資訊文字的反方,何況這兩者並非相互排斥。就歷史演進的脈絡上,是有其完全不同的史料索引,而賦予歷史演進的合理性。歷史學人運用分析筆法來撰寫歷史著作,這方面,我就舉出Hans-Ulrich Wehler與Heinrich August Winkler兩人為代表。從他們發表的史學論著來看,他們出於自然的本質,文字充滿著強烈的邏輯性。若是從史學紀實光譜的另一端看去,Adam Zamoyskis在《1812》可說是敘事紀實的好例子,這本歷史小說是在描述拿破倫入侵俄羅斯的這場歷史戰役。這書另有值得一提之處,從過去幾年以來,《1812》在我們社上的出版品當中,可說是銷路最為廣泛的一本歷史書,Zamoyskis運用華麗璀燦式的敘事筆法來引導出這整起的歷史事件,仍而這並非就意味,這書寫的就比較不好。基本上,德國的歷史學人對於帶有愉悅性的素材是具有某種一定的儲備能量,也許對於年輕一輩的歷史學人來說,這樣的儲備力在他們的感受上,根本不再是這麼地強烈。
費肯:首先,文字的愉悅性並非是資訊文字的反方,何況這兩者並非相互排斥。就歷史演進的脈絡上,是有其完全不同的史料索引,而賦予歷史演進的合理性。歷史學人運用分析筆法來撰寫歷史著作,這方面,我就舉出Hans-Ulrich Wehler與Heinrich August Winkler兩人為代表。從他們發表的史學論著來看,他們出於自然的本質,文字充滿著強烈的邏輯性。若是從史學紀實光譜的另一端看去,Adam Zamoyskis在《1812》可說是敘事紀實的好例子,這本歷史小說是在描述拿破倫入侵俄羅斯的這場歷史戰役。這書另有值得一提之處,從過去幾年以來,《1812》在我們社上的出版品當中,可說是銷路最為廣泛的一本歷史書,Zamoyskis運用華麗璀燦式的敘事筆法來引導出這整起的歷史事件,仍而這並非就意味,這書寫的就比較不好。基本上,德國的歷史學人對於帶有愉悅性的素材是具有某種一定的儲備能量,也許對於年輕一輩的歷史學人來說,這樣的儲備力在他們的感受上,根本不再是這麼地強烈。

您總是不斷地勇於編列特別優異的出版專案,好比《世界歷史》這本。那麼,您要出版這樣的書目,只是想藉此加持C. H. Beck的出版美譽,或是您想要藉此也賺上一筆?
費肯:出版社若是把自身定位是列為文化機構的一環,就不能老是把目光只是看到書目增版的印量上。我們出版社在科學與公眾之間所扮演的中間角色,可說是有相當的自覺性。C. H. Beck之所以要出版《世界歷史》這套著作,這是因為C. H. Beck自視為歷史出版社,這套書在加重出版社自身在市場份量上,是夠格的了。這套書不僅只是展現出它在創新的一面,它同時也是一部野心勃勃的探險嘗試之作,這套書的第一集可說是一部真正具有全球歷史觀的世界史,此外,這書在國際上有它陳列的位置。總之,《世界歷史》的第一集在我們社上至今已售出五千本以上,售價48歐元。
費肯:出版社若是把自身定位是列為文化機構的一環,就不能老是把目光只是看到書目增版的印量上。我們出版社在科學與公眾之間所扮演的中間角色,可說是有相當的自覺性。C. H. Beck之所以要出版《世界歷史》這套著作,這是因為C. H. Beck自視為歷史出版社,這套書在加重出版社自身在市場份量上,是夠格的了。這套書不僅只是展現出它在創新的一面,它同時也是一部野心勃勃的探險嘗試之作,這套書的第一集可說是一部真正具有全球歷史觀的世界史,此外,這書在國際上有它陳列的位置。總之,《世界歷史》的第一集在我們社上至今已售出五千本以上,售價48歐元。
費肯:這是必然。我們會提示社上的行銷夥伴,就我們的能力所及來要求他們要怎麼銷售歷史書。相反的,我們對於獨立書店就會用具有品質號召的香水品牌。我們在慶祝社上週年慶的時候,許多的書店業者都來到我們這裡,為的是要與我們共同擬定活動計劃。至於實體書店交易的未來在哪裡,若是從地區書店身上看到的危機,這會對某些新成立的書店業者來說,是再度看到它的前景。這是可想而知的事。不過歷史書的交易也必須從它供應的形式著手,也許這還能常常地從混合供應面上來作出考量,就好比說,把歷史書的交易與舉辦活動作出連結。
閱讀歷史,這對年齡超過六十歲的男人來說,這可是他們最喜愛從事的樂趣。那麼,您要怎麼讓年紀比較輕的目標族群也能跟歷史書搭上線呢?
費肯:這方面,我自有另一套理論:有一群比例相當穩定的族群,是打從一開始就對閱讀歷史時空的真實維次感到相當的有興趣,何況,他們自己都還是年輕小夥子的時候,就對過去的時空背景產生無比的好奇。當他們自己的生命走到半百歲數的時候,並沒有撥出太多的時間留給閱讀歷史,不過,這些人仍然還是會參觀大型的展覽活動,在電視上觀賞歷史紀錄片,當他們在度假的時候,也是會前往古跡遺址參觀。就在他們擁有更多閱讀的閒暇時光,就會回過頭來又把歷史的相關主題給搜尋出來翻閱。至於其他的人就沒有這樣的單位能夠讓他們看到歷史書,而且也很難獲得這方面的訊息。儘管如此,我們仍然需要考量與時俱進的另外一種形式,以至於能讓我們能夠藉此來跟比較年輕的讀者展開對話。
在您所主編的書籍專案當中,就有極為優秀的例子,讓人能夠從歷史題材中咀嚼出知識味,讓它富有教育的啟發性,而又能同時具有歷史的趣味性。唉,我這裡說的是奈兒.馬蓋果(Neil MacGregor)的這本《一百種客體裡的世界歷史》……
費肯:如果歷史訊息是在最棒的想法下來把資訊文字的愉悅性給表達出來,對我而言,這本書是能列為大師之列的歷史著作。奈兒.馬蓋果可說是這方面的天才作者。他雖不能做的像是,好比大英博物館館長那樣般的成功,不過他把任務放在書上,就是要帶領群眾入門ㄧ觀歷史堂奧之秘,在不讓歷史素材流於瑣碎陳述下,還能把它寫的玲瓏剔透。
讀者能夠從當代歷史紀實看出什麼樣的大趨勢?讀者是否也能從您所主編的書目當中,又再度發現到它呢?
費肯:最重要的趨勢演進就是要編訂全球歷史。這並非只是曇花一現的出版行動,而是這是會延續下來。德國歷史學者Jürgen Osterhammel在《世界變遷史》裡面所撰述的是發生在十九世紀的史實,至今這書已銷售出四萬本,這可不就是踩到我的神經了嚜。時值今日,我們每一個人都瞭解到自己是行進在全球化的世界。當國家框架發生問題時,這就要從另外的問題來為此作出澄清解釋。而我個人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是處在二十一世紀時空背景下的世界公民,在四海一家的世界文化中穩固自己的角色,從這裡面去學習到要怎麼從文化上來維繫價值觀的多元面貌,並且要接受它。而我也是從Karl Schlögel身上看到歷史紀實的另一股趨勢,他除了是歷史學人,同時也是Hanser出版社的作者。Karl Schlögel從歷史同步的敘事體上,看到自己的身影。他撰著《恐佈與夢想. 1937年 莫斯科》一書,內文探討蘇聯史達林專政。他將著書的互動過程公諸於世,使得這個地方能夠同步運作。這本書泛出一股非比尋常的吸引力,使人沈浸於其中,說來這還要歸於作者在敘事時,在文字上展現出靈活運轉的高超技巧。Schlögel在這本書中勾勒出存在於恐佈與夢想中的全貌導覽圖,從中挑出介在事件之間的這條連結線。這些連結,在人們面對恐佈與夢想的最初想像裡,彼此之間似乎是沒有關聯。
哪些的書籍專案最能讓您樂在其中,是與歷史紀實相關的書,亦或其它完全不同型態的書?
費肯:自然是有越來越多的書,能夠讓我工作起來感到愉快。我們社上計畫在今年秋季要發行Johannes Fried的《查理大帝傳記》。我們打算在2014年為Karls der Große慶祝一千兩百歲的冥誕而發行他的這本紀念集。Fried在撰寫這本歷史著作時,總是抱著實驗的想法,這若是看在古典歷史學派人的眼裡,也無法把《查理大帝傳記》視為查理大帝的傳記,只因我們後世人對Karls der Große那時候的生活實在瞭解的太少了。頂多是用有限度的直覺去捕捉出他當時的生活面貌。而這就是歷史書是怎麼寫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這不就讓人看到從事歷史寫作的人,常常能從談古論今的探險之旅上,看到它的驚奇之處。此外,我們還打算為奈兒.馬蓋果(Neil MacGregor)出版一本新書,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將是這本新書的主人翁。今年秋季,C. H. Beck當然也會為許多其它的書籍編列上市計劃。
以上提問人: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
以上提問人: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
有關歷史相關的出版主題,請進ㄧ步參閱德國出版書商週刊18/2013專業書籍特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