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5

書衣摺頁短摘的飽滿度與才華橫溢

論書衣摺頁短摘的飽滿度與才華橫溢 

書衣摺頁的短摘,下筆不僅要簡潔有力,還得把故事勾勒出來,讓讀者一眼瞥見時,就想翻開一飽眼福。一篇介紹書籍文章究竟該怎麼簡潔才會催動讀者的心。這話要說起來,人們知道的,充其量也只是理論,真要用在實務,不見就能學以致用。漢堡文學館館長萊能.莫立茲(Rainer Moritz)在這篇評論中談論文章類型的足智多謀。

具有份量的研討會常常沒有把當代社群與經濟小說裡提到難為之處提來檢討。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從許多研討會看到,橫立在年輕詩人與戲劇家前諸多難行之處,也被人同樣提出檢視,甚至就學術研究的角度,切入問題核心加以研究。是啊,若從短評文章、自傳文體、熱門文章,或附送給有緣人看的散文小品的本身,從而得知,它們會獲得什麼價碼。書衣摺頁上的短摘是編輯(與作者們)自己瀕臨精神崩潰下,為書中內容量身制訂的文章體裁,為找不到新方向的顧客指點迷津,義因而顯著,那麼,人們該怎麼評價它呢?

書衣摺頁上的內文短摘可得絞盡腦汁後才寫得出來。想要嘲諷它的人,這有什麼難呢,特別當他們看到書衣的背後,U4,是跟著ㄧ本尚未變更的書給焊黏在一起,而它竟是解讀手上這本書的唯一可能性。摺頁內內文短摘該要為內文大意濃縮?我們聽到的,就如同它自己聽到的一般,若要是從專業知識來解讀,我就引用法國文學學者Gérard Genette《意釋申文》來解釋「一本書的封面頁,可從四大策略來顯示其重大意義。」它在濃縮情節時,比U2來的短,還不能露出太多馬腳,在吊足讀者想看下去的味口時,不至讓他們對文字品質有所懷疑。用華麗詞藻來修飾文句時,就要用正確詞彙把文意詮釋的恰到好處。

為了讓故事本身容易懂,人們就會跑到文宣資料庫裡,去搜尋出庫埃爾克.海登萊希(Elke Heidenreich)與丹尼斯.謝克(Denis Scheck)過去主持過的節目,看到他們讚美過的訪談作者當中,是怎麼給人一股彬彬有禮的印象。這不是一件美好的事,為大家省了多少時間與力氣。譯者在翻譯文章時,引用海外媒體文章,這能協助譯者在譯文時,不至直接就把亞塞拜然語週刊當作第一參考來源。何況,譯者碰到自己詞不達意時,如果不是去翻出「美好」的一頁,就是尋找緊要的關鍵章節來研究,而這樣的翻來找去,這不就說出,這比市場上說的天花亂墜還要來的更有份量。

從頭行文走筆至此,我這寫的可還都只是理論。若是用在實務上的話,這可就要說聲抱歉了呀!說的具體一些,實務上,到底還是存在某種的不滿。這,不就對了,彷佛編輯部與市場部投入的實際疲累,以至身心俱疲,老是讓人用同樣一套說詞給矇了過去。技藝高超,大師級的演技,華麗的文筆,還有那厲害大咖引用的熱門名單,那些被換來換去的讚美詞藻就特別受到青睞。近來,那些讀來沒什麼血色、又乾巴巴的艱澀文章,為了力求表現情節中的「飽滿能量」在整軍待發,以至這些文章能夠順利攻佔排行榜,名列前茅。

從今年春季推出的書本當中,若是您問我,哪本書會是我最喜愛的一本?也許,我這就要提到柏林的一位女作家推出第二本專輯,她在U4上的一段引文旁,一位女同事在自己的短摘是這麼讚美形容:「故事情節描述到機密的黑暗檔案,以及自己最後的一絲希望,簡直就是滑稽到難用筆墨形容,然後從她所述說的文字中,又浮現出一股傷心欲絕的哀愁。她從文章第一章寫到故事終了末ㄧ章,常常不忘解放自己。」真相不就大白了,內心不會再有所疑惑。閱讀她的書,讓人見識「美國這位知名女作家運筆所到之處,總是泛著一股美妙非凡的韻味,發自肺腑之言,加上一籮筐的人文軼事。從她文思泉湧看到行文走筆所到之處,嘗到她文筆凌厲之後,還不忘呵呵一笑。」文章要寫的比她還逗趣的,怕是還沒怎麼見到呢。還是言歸正傳,讀者「最喜愛這位美國女作家說了哪些語錄」?她特別頑皮又能讓人開懷大笑的是什麼呢?那麼,「她的幽默機智是怎麼前所未見法」?而這些又是為了哪些人與哪些事啊?

您這可瞧見了,書衣摺頁上的這一篇內文簡介,竟然有這麼多地方值得書友研究。就甭說,專欄與社論會多麼難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