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魏萊爾鎮(Badenweiler)是位在巴登伍騰堡西南部的一個小鎮,陸迪葛.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不僅只是生活在這裡的市民,他也是把巴登魏萊爾文學日帶上路的倡議人。今年這項文學活動仍以《讓人揪心的故鄉》為主題,這已是第二個年頭組以故鄉為名,這不是沒有它的道理,作者與哲學家是怎麼用自己的話來答覆我們的週日專欄?
我是1945年在德國伍騰堡州羅特魏爾縣(Rottweil)出生來到這個世界。我的家人從東普魯士逃來這裡落戶,母親那時的逃亡路上,我就藏在她的子宮裡,我該這麼形容吧,母親在要生我之前,為了躲避戰火而逃離東普魯士。不過,我當然也不能把東普魯士就說成是我的故鄉,以我來說,當時的東普魯市就從來不曾是我的故鄉,因為我壓根就沒體會過東普魯士是什麼感覺。雖然人們愛以各種的政治理由,把那一代從家鄉逃難出來人的後代子孫都給算在一起,好來瞭解彼此。以我個人來說,我就從來沒把 ─ 家鄉 ─ 遺忘過。我是在羅特魏爾縣長大的人,為了求學而前往法蘭克福,之後,我又遷往柏林。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在德國西南部,巴登魏萊爾鎮又再度定居下來。顯然,渴念家鄉又把我拉回離它不遠的地方。家鄉給人的感覺肯定是寬容的。人們很難能讓自己抗拒得了,把家鄉與光輝世界給連想在一起。人們在打量家鄉時,卻也馬上準備好要高估家鄉的地位。而這會變成什麼樣危險的事。特別是在德國,懷念家鄉的本身就藏有炸彈。因為一個國家過去曾經有過屠殺罪名,大規模地以「人民沒有空間」去破壞其他人民的祖國、或把那些人從自己祖國驅離出境,以至自己之後不得不得忍受別人的毀滅與驅離,那麼,這個國家當時談論的家鄉,在經過一定時間後,就會失去自己的清白之身。
但是我希望這只是在某段時間內,因為這段期間,我們需要對祖國的家鄉再度作出正面評價,就算我們是處在全球化時代的今日,祖國的家鄉仍是人們的單純所有。人們需要視情況而停泊在在地社團,雖然停泊地點能夠交換,卻不是換的過於頻繁。
我們能夠與全球作出溝通,到全球各地旅遊,不過,我們不能在全球居住,只會在這裡、或那裡居住,卻不是同時在所有的地方居住。一個人對居住地方生出感覺的飽和度,從意念對生活空間懸念不放的實現感,這就是德語在詮釋「祖國家鄉」的美好表達。
一個人需要祖國家鄉的滋潤,而渴念家鄉的情感帶著自己的政治炸彈,把讓人揪心的祖國給炸開來。
巴登魏萊爾鎮文學日
但是我希望這只是在某段時間內,因為這段期間,我們需要對祖國的家鄉再度作出正面評價,就算我們是處在全球化時代的今日,祖國的家鄉仍是人們的單純所有。人們需要視情況而停泊在在地社團,雖然停泊地點能夠交換,卻不是換的過於頻繁。
我們能夠與全球作出溝通,到全球各地旅遊,不過,我們不能在全球居住,只會在這裡、或那裡居住,卻不是同時在所有的地方居住。一個人對居住地方生出感覺的飽和度,從意念對生活空間懸念不放的實現感,這就是德語在詮釋「祖國家鄉」的美好表達。
一個人需要祖國家鄉的滋潤,而渴念家鄉的情感帶著自己的政治炸彈,把讓人揪心的祖國給炸開來。
巴登魏萊爾鎮文學日
巴登魏萊爾鎮文學日是由陸迪葛.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倡議發起,該文學日於十月十七日至二十日之間,以《讓人揪心的故鄉》為名舉辦的文學活動,將邀請出席包括Herta Müller、Edgar Reitz、Sibylle Lewitscharoff、Cees Nooteboom等知名作家出席朗誦。活動詳細內容,請書友連結官網查詢www.badenweiler-literaturtag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