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5

實體書店2014年聖誕營收較去年同期高出2,9%

12月23日這一天,書店賣場賣翻天!

實體書店一直到了聖誕夜的前一天才讓財神爺的臨門ㄧ腳送出一張亮晶晶的營收單。今年聖誕銷售期間,零售書店業者的營收數字較去年同期平均高出2,9%。這是由德國出版書商週刊,星期週報為德國書店業彙整得出之最新市場銷售數據。這段期間,哈波.科爾克林(Hape Kerkeling)《年輕人要吸新鮮的空氣》與葛瑞格遜咖日記第九集《邪惡的陷阱!》分別坐上暢銷書排行榜寶座,銷量也都在50萬本以上。

芭芭拉.魏爾可(Barbara Wilke)用自己的名字在諾伊斯特雷利茨(Neustrelitz)經營書店,她說:「聖誕夜前一週,書店的聖誕生意才紅通通的滾動起來」;位在科堡市(Cobrug)黎曼森區(Riemannschen)書店業主伊爾佳德.克勞森(Irmgard Clausen)則用「超級衝刺」來形容聖誕夜前夕的銷售盛況;至於漢堡閱讀館的業主史提芬妮.克拉薇兒(Stephanie Krawehl)提到23號那天,用「賣翻天」來形容店內生意。顯然,顧客非常喜歡在聖誕夜前一天才在為買什麼禮物付諸行動,「我們書店賣東西是賣到手軟,是一刻都閒不下來」;不來梅(Bremen)梅爾歇斯書店(Melchers)老板伊雷娜.妮恩(Irene Nehen)看帳目表時就說:「在聖誕夜那天晚上,我們賣東西簡直賣到要瘋掉」;位在羅森罕(Rosenheim)畢爾書店老板(Beer)碧兒嘉特.華格納(Brigitte Wagner)就估計說:從書店聖誕期間的銷售進帳表現來看,就像在為「書店整體年度營收刷出亮眼效果」。許多小型零售書店業者也都認同這項說法。

書店在做最後聖誕衝刺時,再度以最後一分鐘禮物的受詢度最高。若從銷售收據統計來看,從中卻能看到書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改變了:「書,不再被顧客視為送禮的主要對象,而是跟著禮物附送的書」。總括這項看法的人,不是只有費瑞德貝格(Friedberg)賓德馬格書店老板(Bindernagel)弗德里克.黑爾曼(Friederike Herrmann)而已。

聖誕銷售期間,文學小說當中銷路最火旺的一本,顯然是傑夫.凱尼(Jeff Kinney)葛瑞格遜咖日記第9集 ─《邪惡的陷阱!》勝出。對此,身為多家書店同業代表的碧爾嘉特.華格納(Brigitte Wagner)就說,這本書在市場上是炙手可熱的搶手書。對此,包浩斯出版發行人(Baumhaus)博多.鴻恩.魯莫德(Bodo Horn-Rumold)就說,「我們在市場上灑出這本書就有85萬本之多」,「大約有50萬本已從市場售出」。

從非文學類暢銷排行來看,別書作者難與哈波.科爾克林(Hape Kerkeling)爭鋒,他的《年輕人要吸新鮮的空氣》(Piper出版)是一馬當先坐上暢銷冠軍寶座。這書已售出達57萬本。緊追在後的是基麗雅.安德(Giulia Ender)《腸子的魅力》(Ullstein)與彼德.舍爾.拉圖爾(Peter Scholl-Latour)導引分析《邪惡行為的詛咒》(Propyläen);在文學小說銷售方面,以派屈克.蒙迪亞諾(Patrick Modiano)的《青春咖啡館》,肯恩.佛雷特(Ken Follett)的《自由之子》(Bastei Lübbe),陸慈.賽勒(Lutz Seiler)《克魯索的烏托邦》(Suhrkamp),賽巴斯提安.費才克(Sebastian Fitzek)心理驚悚小說《23號搭乘者》(Droemer),羅柏特.賽塔勒(Robert Seethaler)《人生全貌》(Hanser Berlin)等表現不俗。

一般而言,許多地方書店這段期間的銷售情況是出奇的好,從這裡來看,一本書在部份店家展示桌上售出去的量至多可達200本。在非書產品銷售表現上,已為書店帶到一筆可觀的營收。至於月曆銷售情況,各家反應非常不同:幾家書店業者這方面賣的不好,另外幾家則在年度計劃月曆進帳上呈現上揚。正好相反的是電子書銷售,顧客幾乎不在零售書店詢問這方面的事。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從德國境區抽檢五十家書店,在11月24日至12月24日這段期間,根據書店不同營收範圍展開調查。

註:以上書名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