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6

評論:兩大學術出版社因應全球化共組合資企業

兩大學術出版社因應全球化共組合資企業

麥克米倫科學與教育出版社(本文簡稱:Macmillan SE)與史普林科學+商業媒體(本文簡稱:Springer SBM)共組合併企業。難道大型出版企業會是全球出版競爭的決定關鍵?從學術專業出版領域來看,Springer SBM與Macmillan SE大部份出版系列共組合併企業後的規模,凝聚出雄厚的出版實力,不論這是從什麼角度來看,都能與愛思唯爾出版集團(Elsevier)與別家集團在全球市場上分庭抗禮。在此同時,這也就是在穩定Springer SBM的未來發展。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就這起出版合資案提出他的初步評估。

Springer SBM全球各地員工(8,000多位)得知他們的出版公司要與霍爾茲布林克出版集團(本文簡稱:Holtzbrinck)大多數學術領域合併後,該是吃下一顆定心丸了吧。這是因為Holtzbrinck與Springer SBM共組合資企業,霍氏家族未來入股的比例會是53%。而Springer SBM在BC Partners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監督下,未來不再會因投資人要撤回S. 持股基金而難安 ─ 就連日後要走到公開募股的後續結果也因霍氏出版家族人以大股東入股結構而有所緩衝。對此,Springer SBM企業發言人艾麗可.梅克爾.蘇博塔(Eric Merkel-Sobotta)是直接了當就說出重點:「Springer SBM找到永久居留了」。

從全球出版市場的宏觀角度來看,大型出版就成為全球佈局策略的一個選擇,從企鵝出版集團與藍燈書屋組成合併企業的例子就能看出。那時,從這兩家都是在走大眾出版路線合併,設立目標是,盡可能在市場上提供含概面最廣泛的出版目錄,藉此達到以全球市場為出版導向的定位,而這個定位是別家出版集團做不到,這特別是超大型的線上零售業者,好比亞馬遜。

Holtzbrinck集團旗下教育科學出版部(這指的是Macmillan SE)之所以會和Springer SBM共組出版企業,這是基於不同考量:

考量其一,這兩大出版集團在特殊情況下互補強項而合併:

* Macmillan SE佔Holtzbrinck總營收49%,這家企業以多數持股身份與Springer SBM合組出版企業。如此一來,Springer SBM就能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兩本學術雜誌《自然》與《美國科學》納入在科學,技術與醫學出版領域。

* 此外,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Palgrave Macmillan加入共組公司。

* 最後,這家共組新企業又能藉由Macmillan教育出版社所發行的教育書使得語言學習與教課書出版組合趨於完善。此外,未被列入考慮的是Holtzbrinck大眾文學出版領域,以及Macmillan SE的數位實驗。

至於兩大學術出版社組合的新型態會不會改變德國市場仍有待觀察。最快就在四月,市場策略指導要項就會展開第一次溝通,若是卡特爾局 ─ 期待是所有參與溝通人士 ─ 都能亮出綠燈。至於要不要在德國採取附加市場行動,好比教育或語言領域,現在還沒法說。

更重要的是,兩大學術出版社共組的合資企業放在全球市場關係天平上時,這個「對外影響」是什麼:兩大學術出版在強力連結後,科學社群也連結在內,目前這家尚未訂出正式出版名號的Holtzbrinck–Springer在因應各類市場發展時,反應迅速,創新節奏明顯提高,這特別指的是數位化的解決方案。照這情況看來,這兩家出版企業就會如BC Partners投資經理人艾華德.華根巴赫(Ewald Walgenbach)形容的一樣,「整合後的出版能量,是質量兼顧下向前奔騰」。

進一步相關評論分析,請書友留意後續報導,以及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第四號(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