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電子書與書局業者的規模大小無關、也不在於他資金的多寡。德國出版書商週刊記者塔瑪拉.懷思 (Tamara Weise) 提出以下評論:
一筆商業成交對德國電子書整體市場而言,還稱不上是有何讓人討論的份量,至少這對大眾市場而言卻是如此。數把個月過去了,圖書業以不同程度的相當耐性等待電子書商機啟動、運轉 ── 好帶動電子書市場的必然需求、適當的讓銷售業績說話 ; 不過到現在為止也只是聽到他在嘴邊輕聲的嘀咕個兩聲。
至於造成這個現象的理由受到大家廣泛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是目前電子閱讀器不適宜、也有人以另一角度看到出版社提供的書目是主要原因(好比:範圍太狹窄、缺乏即時性……); 不過在會議辯論過程中,眾人注意的著眼點卻是: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人對行銷深入探討,以及行銷對市場需求所造成的相互影響 ─── 這是一項錯誤。
市場上只有極少數的特殊產品能夠成功的以單槍匹馬之力遊走江湖, 一般產品都是經由聰明、又具有市場應變能力的市場專家、以及對市場敏嗅力高的行銷同仁一同將產品導引切入市場、進而提升產品的市佔率。產品經過適當的廣告加溫、以及多條必要的行銷通路佈局、共同運作配合 ; 這麼一來,產品才能順利的讓喜愛他的買主找到、購買 ;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透過書籍商貿的整體配合、運作,炒熱電子書話題、帶出他應有的銷售量,很可能在幾年內都無法聽到電子書在你我的耳邊輕聲的說悄悄話!
讓我們藉由試驗來瞧一瞧顧客真的是否上門來吧,這項成本低到幾乎是零 ; 這對企業來說幾乎沒有危機。最好的情況下:還能幫助到一些有意切入數位市場的產品服務商加入陣容、並且讓參與服務廠商的數量繼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