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3

專訪:斯文.弗德總經理 ── 開放獲取出版模式的爭議

維持出版現況、還是以顧客為出版導向 ─ 這就是開放獲取模式問題的關鍵所在

出版發行人委員會(Verleger-Ausschusses,VA)針對開放獲取出版模式對外公開發表《意見》聲明書,這是精神取向。由於VA事前未先徵得協會主席與當責小組專家的同意,以致社址位在漢堡的出版發行人曼佛瑞德.邁能(Manfred Meiner)向VA主席馬堤亞斯.屋默(Matthias Ulmer)甚至是提出請辭VA主席要求。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於這篇專訪中就VA發佈開放獲取《意見》聲明書的目的,而與De Gruyter科學出版社總經理斯文.弗德(Sven Fund)進行以下訪談。

VA對外發佈開放獲取《意見》聲明書後,隨即引起軒然大波。佛瑞德.邁能在致給VA主席馬堤亞斯.屋默的信中,除了指責開放獲取出版模式缺乏協會表決同意程序,甚至提出屋默下台的要求。在邁能評擊協會表決程序的背後,難道他對開放獲取模式沒有不同意見?
協會的表決過程為何,我瞭解的並不是這麼清楚。經過VA簽署後發佈的這份《意見》聲明書要回溯到一份最初預定計劃報告,然後這就被當成是協會的立場聲明書來使用。根據我的訊息,所有決定小組專家那時都與這個過程連結在一起。現在,協會過去以來就開放獲取出版模式所經歷過的討論過程,用形式問題來加以醜化。以我看來,這看來是一種推拖之計。

De Gruyter素來以出版自然科學–技術出版品聞名在外,在另一方面又跨足社會人文學科出版領域,在邁能提出正式批判的背後,難道這對De Gruyter不也是一種敵意?
在我看來,我甚至就沒把這當成對立來看,而且這還讓我想到,De Gruyter是一家擁有大量社會人文科學書目的出版社。至於開放獲取這件事,當然有人會有不同的意見,而且根本就不必去壓制有不同聲音的人。這也不是要去強迫所有的人都要發出同樣的聲音!對我來說,開放獲取問題的關鍵在於,出版發行人會採取什麼基本態度:是要維持出版現況、還是要把顧客作為出版導向。因為這與顧客需求有關 ─ 就拿圖書館來說 ─ 他們希望取得開放獲取出版模式的各類出版品。

開放獲取出版會跟出版社的規模大小有關嗎?
沒有。就算規模小的出版社,也會決定走上這條路,因為他們看到市場條件的本身是在轉變。這也包括,他們會問自己,出版社該怎麼與科學人團體與多家學術機構共同合作。

為什麼開放獲取 ─ 特別是首次公開發表出版是受到資助的「金色」道路 ─ 會這麼有目標導向?
出版,可說是科學過程本身的一部份。這並不是在談閱讀的事。光是拿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學會(Max-Planck-Institute)每年發表的期刊文章就達五千篇以上。這些文章不僅只是對研究人員自傳有著一定份量,而是科學機構間在進行評比時,這些也是在扮演聲望的角色。如果知識產品與其普及化的本身,是在改變,出版社必須也得因時制宜,將其出版商業模式作出與時俱進的調整。

VA在《意見》聲明書內,開放獲取出版模式是架構在哪種基本思維上?
我在此先要把這論點挑明說:─ 開放獲取出版模式,是科學研究發表在世界上溝通的一種真實性,它是按照紀律而顯其重要性的多寡 ─ 開放獲取的存在,並非是出版決定的對象,它移轉在一家特殊出版社的出版目錄內,是已經在這麼做。出版社是要採取開放獲取出版模式,或是採取一般慣用出版形式發行,這取決於每一家出版社在從事企業行為時的自由。出版發行人對於協會的期待,是從他對出版顧客需求,以及對出版創新能力所採取的開放態度,而這,正是VA要在開放獲取《意見》聲明書中所表述的意思。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在處理開放獲取議題上,還會做出什麼後續處理?
首先,這必須找出解釋,在協會體系內,是如何對於這類議題作出決議。然而,把開放獲取出版作出正式校正,在我看來,這並不是重點:而是要看到事情裡頭去。而且,我自己經歷到,有絕大多數的人對於開放獲取是採取開放態度。協會體系內行民主制度,同樣也會包容不同聲音,不用去要求主席下台,而是從客觀角度去維護協會的本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