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

專訪:馬堤亞斯.蓋查談論「虛構」模式專案

我們處在一段先鋒期

百分之九十九售出的電子書,是不含互動與跨媒元素的純文本。馬堤亞斯.蓋查(Mathias Gatza)一人就擁有三種角色,分別是出版發行人,主編與作者。現在的他,則以虛構(Fiktion)出版模式專案共同創辦人身份(譯註:虛構平台是以模式專案形式存在,它介在德語與英語作者間,經由數位出版去發掘出版覺受與推廣新契機,並試圖為雙邊作者高水準文學著作繼續發展出一條出版之路)在為數位出版進行實驗,並從而徹底地探索出德/英作者之間各類出版的可能性。霍爾格.海曼(Holger Heimann)代表boersenblatt.net與他進行以下訪談。

直到您開始著手寫《動物影子》與《掩耳盜鈴人》兩本小說前,曾經當過出版發行人與主編,那麼,為什麼現在為了電子書您要掀開人生新扉頁,以虛構(Fiktion)之名,與英果.尼爾曼(Ingo Niermann),亨利特.佳盧斯(Henriette Gallus)共同創立一家出版社呢?
虛構(Fiktion)並非出版社,而是一種模式專案。我們編列的不僅只是一份文學目錄,而是要與洪堡大學在三月份聯手為國際著作權法策劃第一屆高規格論壇會議,這場活動在世界文化之家舉行。此外,我們並與梅因茲大學合作國際研討工作坊與閱讀研討會。我若是還以一般出版發行人身份去參與此事,現在的我,仍然會去從事電子書的相關事務。文學領域中的某個特定區塊,若是要將它用紙本書形式傳遞出去的話,我只能用非常的難來形容。而出版數位化也就從這塊區域開啟一扇實驗新門。我從二十六歲起,就擁有自己的出版社,我每出一本書,除了得要花費一萬到兩萬馬克外,我也得為行銷作出投資。現在我擁有了這樣的機會,不必為出書花半毛錢,就能在一個閱讀社群裡,將自己的審美觀恣情地表現出來,這是一件令我感到興奮的事。何況,我自己若是以作者的角度來看時,我也是知道,我們就是處在一場阻止不了的發展前鋒。

「虛構」受到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與世界文化之家的贊助,補助款大約是三十萬歐元。其它出版者就沒有這筆資助,也得自行去運轉社務,他們還知惠外界,書籍也得付費。
…… 出版社不管的事,我們就要設法去探索出,有哪些是虛構可以嘗試出版的可能性。目前就只有亞馬遜已經在提供不用付費的書,這些書的數量還會越來越多,這運作的就像書籍預訂系統。一般的大眾文學領域,該有的也都該有了。我們現在要去試出的可能,就是從線上,讓高規格的嚴謹文學去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我們就是要去徹底地看出,它在數位軌道上是怎麼地運行。我們目前處在一段先鋒期,這似乎是模式專案促進一種文化傳遞下去的一段期間。

虛構對讀者尤其重要,反而不太是購書人吧?
作者群的存在,這架構在經濟與公開的兩大支柱體上。音樂界的例子,就讓人看到,音樂對外公開發表後,就會製造出市場經濟性。任外界免費欣賞音樂、或是以低廉票價在市場展現前行行動,這對書店圖書交易而言,並不是一件壞事。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在數位市場上,探索出推廣與溝通通路,而且我們探索的還不僅只限在德語地域。

您批判那些在市場上已然站穩腳步的出版社,總是不怎麼願意把高水準文本列入出版計劃。那麼,還有夠多的群眾去支持這類高水準的文本嗎? 
這並不是在指責出版社的不是,反而比較是從現實發展出來的主流論調,這讓許多出版社都得承受在這種論調下。一本書在市場上的平均銷售期是三個月,然後就不了了之。反觀電子書呈現出來的是另外一種的半衰退期,這就是它的一種巨大優勢。虛構對出版美學的接受度,會比起商業導向型出版社還要來的嚴格、挑剔,我們還會看到這會是怎麼一回事。我相信,它還會構建出它本身的新型讀者群,商業掛帥型出版社有興趣的出版內容,是無法涵蓋到這裡的。

那麼,您自己會把出版模式只限制在電子書嗎? 
是啊。不過我們與作者簽合約時,並不會禁止他們將自己的作品授權給別家出版社,這也就是說,作者在很短時間內,就能把自己同一本著作與別家出版社簽約。

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資助虛構的期限是為期兩年,之後,您幾乎就很難去維持這種模式。
時間還會讓我們看到這一切,不過,我們也沒把這列為虛構運作的最高優先。我們若是要從模式專案去成立一家真正的出版社,這時我們就得考慮到別種資金來源的可能性:然後,這就會有入股模式、或群眾募資平台、或我們會去找出一位捐贈者。有關這方面問題,我們將會公開提出討論。

您是透過公開贊助方式起步,這就比起別人的出版起步來的順利。那麼,您能想像得出,他們對此會有多麼不滿嗎? 
重要的是,我們所做的是一種研究工作。我們研發出來的模式,每一個人都能拿去用啊。我們並沒有自己的獨家代理權,這也就是說,經濟上,我們並不要與剛剛起步出版社競爭,也因此,我們也就不是這些出版社的傳統競爭對手。

寫作在網路化後,會有所改變嗎?
到目前為止,寫作讓人看起來,特別是從逐漸惡化的市場條件而有所改變。作者有能力讓自己去適應外界環境。每一個人都會知道,自己的葫盧裡還有什麼可以賣得出去。我們常常就活在這些小說裡面。蘇爾康普(Suhrkamp)在當時就已發現到的事,許多人在那時都還把這看成是禁忌。一本好端端的原版著作怎麼可以用口袋書形式來對外販賣,它在市場上竟然是賣的這般便宜?人們不必對溫瑟爾德先生做出這種出書決定,鼓掌叫好,不過,也因為他決定這麼做,可也把德國文學歷史給改變了。許多作者書寫的文字,曾經無法走入ㄧ群市民群體,一夕之間,這只是書籍外觀形式不是如此。而我們所要發起的電子書,就是要經歷蘇爾康普曾有過類似的經驗。虛構將會產生出它自己的新格式與新讀者,若從書籍形式來看,這會變的有趣,並會衍生不可思議的文字。

是什麼樣的出版企畫概念站在虛構後面? 
虛構並非目錄型的出版社。我們只會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文學對外發表,小說,一如敘述與散文作品一般。我們聘請一位顧問,讓我們得以將他推薦的各種書目與建議的作者名單,納入我們出版的考慮選項。兩年內,我們總共會出版十本書,將採用德語平行出版,翻譯成英語、或反向運作。

這聽起來沒什麼好妥協。虛構可說是您職場自傳裡的第五元素嗎?
我並不後悔與商業型出版社結束關係。他們出版的內容,我不再是這麼地有興趣。在出版社內,常常有越來越多的場合得去站台,於是越來越少的人會去問,若以出版本身的角度去看,該怎麼讓主編去發揮工作任務。虛構,是我們憑著自己的能力在進行的某種新嘗試,乃至我們得以開啟出版新契機。這就像出版發行人克勞斯.華根巴赫(Klaus Wagenbach)所說的一樣,回首來時路,就是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