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會從萬象撤守市場後釋出
書店業者該怎麼從喬克斯(Jokers)/萬象(Weltbild)破產之難來獲得利益?從圖書業顧問安德.羅卿斯基.帖爾洋(Arnd Roszinsky-Terjung)的角度來看時,不論就萬象發行目錄,亦或萬象相關剩餘出版價值來看,都是缺乏衝擊力,而想要鑽萬象破產漏洞的業內人士,在他看來這個機會很小。
市場上那些對書價變動神經敏感的一群讀者,圖書業內傳統派業者能夠為這些人在淺白閱讀物的需求上,建造出一個新家嗎?
圖書業傳統派業者要把萬象/俱樂部,亦或喬克斯書店所屬客群連結到傳統書店業務,這能否行得通?而這得用什麼樣的尺度才能順利量得起來,這個問題問的我就相當的懷疑。讓人不可忽視的觀點是:萬象客群是與郵購業務有關,說得明白一點:這些顧客就是看著目錄在買商品的一群人。萬象目錄裡,供應貨源若是缺少新的衝擊力,就會讓這類型的顧客缺少購買動機,去找到想要購買的商品。我並不認為,傳統書店能夠填補市場這塊漏洞。就算萬象與萬象俱樂部是積極地想要找出能夠取代收費昂貴的郵購方案。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未發現可茲替代選案,現在這就讓人看的非常清楚。書店業者在面臨進退兩難之際,我的推測是「一般正常」書店也會棄械投降。
喬克斯書店供應、陳列出來的商品,有的時候卻是與傳統書店業者走的路線是相當的近。這麼一來,喬克斯書店的客群至少會是傳統書店感到有興趣的一批客群?
是的。儘管喬克斯書店對外銷售自家商品時,喜歡用「廉價商品」或「馬」來低估自家品質,然而喬克斯提供一種清新脫俗的微妙概念,以至與書為伍之人就會想從這種概念上發掘到一份自己想要擁有的期盼,從內心誘發各類珍寶出匣。在這些書友當中,許多的人也會蜻蜓點水般定期到一般書店看一看 ── 不過,很難能夠從那裡滿足到自己想要發掘珍寶的這種動機。喬克斯書店過去優勢在於,分店家數銳減後的企業規模,而這就成為開啟進入出版社相關剩餘價值大門 ── 而這是個別書店難以開展的一種局面。
也許,顧客們只是單純地不再想買萬象與萬象俱樂部提供出來的商品呢?
萬象/俱樂部與喬克斯書店在市場上各顯神通所獲得的特殊成果 ── 其他業者根本就無法在這麼短時間內實現出來。其實這也就充份說出,各種類型商業模式的洞察力。而人們不得不在某種可能情況下認同,從萬象目前棄守市場來看,這根本就還談不上有哪個市場會為別的圖書業者「釋放」出來,而是萬象在破產後自市場退守,這是隨順與時俱進的消費習慣與市場需求,藉由「縮編萬象員工陣容」來把自己擺盪、平衡在一個正確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