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5

萬象破產後,一篇來自圖書業內的專業解讀

米歇爾.孟納德呼籲書店業者 ── 線上純淨現在才得以完善!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北德分會主管米歇爾.孟納德(Michael Menard)對萬象危機所作的解讀是:「老主顧不希望自己購物時,是完全交由線上指引」。為什麼他仍然還是要向獨立書店業者提出強烈呼籲,他們要在自己的線上商店,服務實體書店本身的顧客群?孟納德的解讀如下:

幾年前,萬象出版集團主席卡瑞爾.哈兒夫(Carel Halff)就預先看到,書店業務會使用到的店面坪數將減少40%。這個原因在於:書店業務營收會逐步移轉到線上。萬象處在這種情境考量下為旗下連鎖店面進行業務移轉。

萬象線上業務相較線上最高營收比佔大約是30%。這就好比人們已經從泰禮雅例子得知,她成功經營之處,卻也是失敗之父。讓泰禮雅引以為傲15%的線上市佔率,而這就與泰禮雅在展開線上業務之前的經營理念不符,泰禮雅從設立在市區黃金地段上的寬敞店面來吸引顧客上門。如今,泰禮雅用不著得在昂貴地段上設立店面來賺取這15%的線上營收。現在的泰禮雅必須在店內另外販賣零售附加商品,這個潛在危險就是,泰禮雅書店在地形象也就變得逐漸模糊。

而萬象則是在為旗下在地書店進行較為妥善的縮編調整,不會設立太大的書店,也不會在昂貴地段上設點。根據萬象企業重整計劃,就是要把結束掉營業的實體書店,將其營收逐步移轉到線上。

然而,問題來了,應該留在萬象實體店的圖書業務,並沒有移轉成為萬象線上營收,於是萬象從兩方被施壓:

* 顧客方面也是,在線上購物的顧客,在線上瀏覽的評估顧客,親自招呼顧客的在地零售業主。圖書實體零售書店老主顧佔營收比率為80%,相對一般零售店是最高。老主顧不希望自己購物時,是完全交由線上指引。可是這麼一來,這就變成,如果萬象關閉旗下的零售書店,這是為了線上營收而關。

* 倘若沒有地方零售書店為主顧客帶來刺激,只是想把網路業務留下來,儘管一家列屬為大型企業,好比萬象集團,少了旗下實體書店連繫顧客的助勢,而直接就跟線上郵購業者亞馬遜競爭,萬象若是執意這麼做,就是讓自己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 就算萬象股東還是願意後續增資。

從另一方來看,實體零售店是以服務在地老主顧而存續。這樣的在地零售店並不會在線上獵追亞馬遜的匿名顧客,只是想從線上與自家老主顧維持聯繫,何況實體零售店順利做到了這種聯繫。在歐西安德線上書店購買暢銷書的人,希望在地領書就佔1/3。那麼,該怎麼把瀏覽者的在地聯結,以及為在線上是有目標導向在下訂單的人,梳理出比較妥善的依據?顧客來到在地零售店領取購買物品時,自己就會順道看看店內還上架什麼新鮮商品。

萬象之所以會失敗,原因就在刺激實體零售店,然後在線上又有後續行動。偏偏就在現在,自2013年中期起,萬象線上業務營收就落後在實體零售營收發展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