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7

出版社把地方朗誦會辦得強滾滾,成功秘訣是......?

出版社把地方導讀會辦得強滾滾,成功秘訣是

當市場在夯手工藝的時候,以經營在地書目為主的小型出版社也是不遑多讓。安吉麗卡.舒爾茨.帕圖(Angelika Schulz-Parthu)在茵格爾海姆市(Ingelheim)經營河岸石徑出版社(Leinpfad Verlag),她發現到,出版社舉辦一系列的導讀朗誦會,為來訪客提供點酒服務的機會,這能為出版社開發出新客源。帕圖女士是怎麼辦到的呢?本週週日專欄,就由她來分享辦好朗誦活動的成功秘訣。

我們出版社舉辦地方性的【每月七號晚上七點見】的朗誦導讀晚會,讀者對這一系列朗誦活動的反應是出奇的好,看得出,他們踴躍參與系列朗讀會已維持一段時日。我們尤其能從觀眾每月出席導讀朗讀會的報名反應看出他們的熱絡程度。聯合舉辦這場導讀活動的團體,除了我們的河岸石徑出版社之外,就是位在市恩格爾塔爾(Engelthal)的華森恩修道院(Wasem)所提供的釀酒場地。顯而看得出,舉辦這樣的朗誦晚會是觸碰到在地人的一條神經。每月參與【每月七號晚上七點見】朗誦晚會的人數一般是85人,最後一場的朗誦會的日期,我們訂在8月7日這一天 ─ 暑假期間 ─ 報名人數有79人。有些人甚至出現在每月的朗誦會上,從他們熱衷參與朗誦會的行動上,這就說明出他們對河岸石徑所擁有的信賴感是有多麼地強大。一般人會對每月定期舉辦的系列朗誦晚會是會加以留意的,參加朗誦會的來訪客,我們酌收的門票是五歐元。【每月七號晚上七點見】是這麼有觀眾緣,到底,這要歸功於河岸石徑社內「超級」作家們的能言善道,還是因為「純釀」葡萄酒發揮出來的效力,我根本就不會對此表態。人們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每月七號晚上七點見】朗誦會能辦得這麼的有聲有色,說來這還都要拜於兩者之間協同共振所發揮出的能量之賜。

Wasem修道院的釀酒場與河岸石徑都要各擅其職:出版社方面,要為每月朗讀的導讀節目單做好企劃工作,這指的是宣傳朗誦導讀晚會的四頁說明書,除了要透過文字去描寫出朗誦節目的主旨概念外,還要為這說明書做好美編設計,至於朗誦宣傳單的印製成本是由合辦單位平分。此外,河岸石徑要擔起發佈朗誦會的文宣工作,安排保留書單;釀酒場方面,除了提供每月朗誦活動免費使用場地之外,也會提供來訪人的點酒服務。

媒體方面,除了發佈每月朗誦晚會的活動消息外,也會報導與這有關的相關新聞。一般情況是這樣的,來訪人在要參加【每月七號晚上七點見】之前,就已經在書店買過幾本書,之後,又有幾個人會直接在朗誦晚會上跟我們買書。至於我們每個月為觀眾安排的朗誦書單,多半是從社內的流通目錄內擇選出來。此外,我們安排這一系列的導讀朗誦會,這當然是對作者的一份善意關懷:我們社內作者群有機會能夠出席到這樣的朗誦會是非常的喜悅。他們在每月朗誦會上導讀,可分到的酬勞是活動門票收入的一半。不過,有時候來訪人數是不如預期時,我們也會為作者提供一百歐元的導讀保證金。於是,導讀活動就在這種前後因果牽聯下在上演著,我這裡還有一個重點要向大家說明:河岸石徑出版社是一家區域型的出版社,許多作者也都來自鄰近鄉里。這就甭說:【每月七號晚上七點見】的合辦人,Wasem修道院釀酒場與河岸石徑出版社,是怎麼從活動文宣的報導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對了,我在這要ㄧ併把這訊息跟大家說一聲:【每月七號晚上七點見】今晚的導讀作品是由我們社上出版發行的作者佩特拉.烏爾邦(Petra Urban)所寫的小說:《不為漫步而漫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