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9

我有興趣的專案是印刷紙本業者根本沒法想像到的

我想做的專案是印刷紙本業者根本沒法想像到的

弗羅曼恩出版社(Frohmann Verlag)發行人克里絲汀安娜.弗羅曼恩(Christiane Frohmann)在接受boersenblatt.net採訪時談到,電子書出版發行人之間的覺醒感受,以及她是怎麼在厚厚的視覺板上鑽洞。這篇訪談報導談的是數位出版社。有意進一步瞭解這方面主題的書友,請查詢德國出版書商週刊於9月4日出刊的第36期,特別報導:電子書與新媒體。

最近,您在《星期五》報上發表電子書出版發行人之間真正的「覺醒觀點」─ 您在這篇文章提到的,是否也同樣適用在弗羅曼恩呢?
覺醒的這份覺受引用自女作者佐伊.貝克(Zoe Beck),這是簡化後覺受 ─ 不過,我們所有的電子書發行人是真正感受出這樣的覺醒。就整體出版經濟而言,簡化,不見得就是一場夢,不過,也就因為這個緣故,我在弗羅曼恩出版的電子書所探究的主題才會這麼特別。我有意製作文學類的電子書……我相信,我知道,該怎麼透過電子書去賺到錢。不過,這是一種審美觀,幾乎已經是出版政策做出的決定,就這政策的本身,是為網路內部與網路週邊的新式文學,是對文化知識的新形式作出貢獻。這方面,我從出版社想出一種混合運算法,這個意思不是說:製作貓咪月曆,以至出版發行人可以因此擔得起高等文學的出版費用。以弗羅曼恩來說,目前我是靠著提供與電子書相關的各類報告與諮詢服務來應付社務開銷。最後,我在回顧過去四年間間,我把許多時間投注在這些事務上,在電子書領域儲備我的實力,去解釋出,電子書究竟是什麼東西?人們該要怎麼去利用它?起初,人們根本就看不出所以然,除了看到一個過濾泡影。然後這個泡影開始朝著幸福之路在自我轉化。

一般報導在介紹資歷淺的數位出版社把對電子書的覺知視為一種現象,以及對個別專案該有的覺知,在這兩者之間顯然存在明顯差異……
起初,看到這樣的差異報導時,曾一度讓我們感到傷心,然後,我們這些電子書發行人就以這些報導素材各自延伸發揮所長。問題是,人們若是按著素材邏輯去炒作,就會落入風險,而忽略自己的實際工作。最近,有位熟識的作家朋友跟我說:嗨,克里絲汀安娜 ─ 現在,拜託妳就停下來吧,要談就談點有遠見的話題!他說得沒錯:其實,我會有興趣的專案, 根本就是印刷紙本業沒法想像到的。果不其然,我有一段長時間就不再製作電子書,而這是人們可能聲稱的電子書。現在,這關係到,我該怎麼從這兩種覺知的差異去調出新的混合比例。ㄧ個人不該忘記的是,自己為什麼要踏上這一行。

您看弗羅曼恩出版社五年之內的變化在哪裡?
弗羅曼恩並非是一家創投公司,得要向投資人招手。於是,這也包括這個出版社的名稱。倘若弗羅曼恩該是經營不善,那我就會拔掉出版插座。不過,我是懷著希望,弗羅曼恩的經濟運轉會隨著時間相對轉到穩定;而這能擔起我的工作以及有待去做的出版服務。弗羅曼恩所做的生意絕不會是大筆商業交易案,所以我必須把弗羅曼恩的出版書單完全改頭換面。不過,我能確信的是,在傳統出版與自行出版之間是有它的一個位置,是的,我們必須給它一個位置。我們身為小型數位發行人的人,於時今日扮演的角色是類似的,這就好比是資歷淺的獨立印刷紙本書商,他們在2000年的時候,還得擔著平衡損益的出版風險。五年之內,我們這些電子書發行人還會變的更專業一些,在那些未知的領域踏上新境界。我們期待弗羅曼恩在市場上的銷售成績,到時候也能獲得成功。說到我們社內的流通庫存書目,到了未來這些出版數量還能更多,這對出版經濟的運作可是一件重要的事:這些流通書目就是我們賴以為生的資糧。對電子書出版社而言,流通書單其實不只是一份書單,因為我們出版的電子書目並不會就這麼在商店內憑空消失,不然的話,您說呢?我希望這些書目常常給人好的感受,就好像現在一般。

以上訪問人:尼爾思.卡仁芬德(Nils Kahlefendt)

克里絲汀安娜.弗羅曼恩(Christiane Frohmann)於2011年在柏林成立原創電子書出版社;2012年,再接再勵成立弗羅曼恩出版社。她是一位作者,並且是一位教授電子書理論的講師。此外,2013年,她是柏林電子書網絡台的共同創辦人,並且是數位書展的策展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