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出版集團的機會看好
正如報導所言,萬象集團的幕後股東取消出售萬象,並決計透過基金會形式來為萬象脫胎換骨。德國出版書商週刊副總編克莉絲汀娜.舒特(Christina Schulte)認為:「從天主教會的角度來看,教會旗下的資產中,擁有像是萬象出版集團(Weltbild)這般的企業,就在萬象幕後股東們將擁資比例轉移到基金會架構後,萬象集團依然風情萬種。」
過去幾個月以來,正如人們從訊息中隱然嗅出一股不尋常氛圍一般,現在該是萬象化暗為明的時刻:萬象的幕後股東決計改採基金會組織形式來為萬象脫胎換骨,萬象集團原本疑似要採切割出售的決議案已然取消。這項訊息無疑就說明出,過去這段期間以來,萬象懸浮在半空的一幕,終於能夠落地生根。現在,萬象的全體員工與集團總管理處莫不希望「化作春泥」作為穩定萬象向前發展前題。
萬象採取基金會的架構作為解決形象爭議的出路。這麼一來,就能看出兩層意義。圖書業界處在變革時期,要把如此大型的媒體集團作出整體出售,處在這種時機下,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或許,有些的投資蝗蟲能把他們的觸角伸向萬象旗下個別的角落蠶食啃噬,但若要說,怎麼說來,萬象幕後股東轉移到基金這一隻、或那一隻蝗蟲能夠一口就把整個萬象給吞併下去,而能面不改色的人,怕是沒有了。尤其是書店要傳遞的並非是黃金資產;從另一方面來看,萬象集團至目前為止,旗下事業大小齒輪之間銜接運轉,彼此之間配合的是如此之周嚴緊密,而萬象就因大小齒輪各自功能能在接軌後發揮出來,才讓某些成功的案例得以實現;若是天主教會的股東們把萬象集團作出切割出售後,但問,齒輪之間的不同功能運轉,是否還能像原來的萬象一般,就不得而知。
不過,萬象眼前現在出現了這條新路,這對天主教會來說,在教會資產當中擁有好比是萬象這般的企業,走上這條新路,就無疑是把萬象帶到正途之路。而投入資金的業主們,就得把萬象帶往擬定好的企業文化目標上,向前邁進。
現在,萬象股東們在經過深思熟慮後,要如何把萬象在基金會架構下,將萬象的企業文化落實。從一方面來看,萬象建構在基金會的架構上,這是要把樞機主教所要宣揚的天主教義從生活中就活出美好的人生。至於萬象過去曾因販售性愛小說,引發天主教會遭受外界非議事端,經過轉型到基金會架構上後,就不會發生違反萬象企業文化的事,就好比在萬象書店內販售性愛類小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萬象仍然繼續朝向經濟路線邁進,為了要開拓萬象集團未來的數位之路,就得開放投資的可能管道。萬象轉型在基金會架構上,作為落實上述兩方訴求之依歸時,就算是走在一條不錯的道路上。媒體圈內的成功範例,就從Bertelsmann、或Cornelsen的轉型例子,讓我們看到企業閃閃發亮的模範生。
以上,相關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第27期,第16/17頁,專文「教會與教會旗下的萬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