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光、書櫃、空間規劃:馬堤亞斯.法蘭茲(Matthias Franz)是慕尼黑Matthias Franz室內設計GmbH的業主與總監,他為書店打造內在的生活空間,至今已擁有20年以上的資歷。話說一家書店要怎麼設計,才會讓顧客的眼前一亮?本週週日專欄就由他來分享經驗。
我提出的建議,自然只能為這個題目描繪出大概的輪廓,不過這些建議,或許能為某些想要瞭解這是怎麼一回事的書店業者,帶來醍醐灌頂的點撥。我先把話說在前頭:一般說來,做跨領域生意的零售店,大約每隔七年就會為店面翻新設計一回。若從最新的發展趨勢來看,這個週期頻率的時間就縮的比較短 ── 平均是每隔五年就改頭換面一次。若是以書店業的角度來看,這個換新週期的間距,就隔的比較長,普遍來說八年到十年的時間。由於翻新設計的預算費用仍維持在一貫的標準,於是,以設計的創意作為解決問題的受詢度就越來越被看好。
為現有銷售空間進行整修、翻新形象,有一條設計路線我們稱之為「容光煥發」。若是說,這樣的翻新「值得」應有的代價時,在現有的基本結構就會流露出帶有品質的高格調。一般來說,從書店連壁式的書櫃,以及從部份「中間傢俱」著手進行作除舊佈新的設計作法,這是對的。在書店的特別區域,這是指收銀櫃台/詢問台,以及閱讀區域,這些地方比較需要設計師來為它設計出新的形象。至於翻新門面的成本,當然這就得依據店面大小,與書店人員的喜好 ── 衡量出這兩方條件所得出的費用,便是設計師能為書店設計形象的彈性空間。
對於為書店門面整修的施工過程,就要看決定因素的邏輯,而且這還需要作出徹底的準備。怎麼說來,一套嶄新的燈光配置能為店內陳列出來的商品,散發出迷人的品味,何況善於運用燈光,還能明顯節省不少的電源開銷。從書店入口處的櫥窗佈置上就經常讓人特別感受出燈光的用心所在。就在白天自然光線投射到的地方,在運用燈光設計的時候,就該特別把它烘托出來,讓自然光線漸層到藝術光束的流動線上,儘可能讓顧客生出愉悅的感受。
左右顧客愉悅感受的決定因素,除了透過燈光來營造外,還能把書店空間規劃出清楚的引導路線,同時在書店的特別區域,得做出同步輝映的形象搭配 ── 對於圖書業來說,這樣的搭配應該也是能夠安排出特別的專題報導與圓桌會議。這麼一來,就能邀請來訪人進到書店翻閱書籍、展開一趟發現之旅。這些專題的合理安排,也可以是為專題定期重新排序與構想專題主題。
對於比較小型、與中等型的城市而言,帶有地方色彩的搭配設計可說是非常的重要,就算是在有限的預算下,也能為書店打理出新的門面形象,就好比把焦點的聚光投射在一幅大型繪畫作品上。每一座城市、或是在社群團體都能找出與民眾相應的專題。基本上,書店在經過燈光、色彩、材質、以及路線規劃的形象改造後,就能營造出自在優閒的選書購物環境,讓顧客願意在書店內在的空間駐足停留 ── 這,就是正向購物行為的基本觀念。至於書店的銷售空間,與店內陳列的商品會有哪些呢?這個問題重點可就要問,書店的業主與員工是如何用自己的眼睛來經常注視他們客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