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7

顧客的眼睛會挑食 ── 談零售書店的櫥窗設計

好奇者在書店劇場裡的驚鴻一瞥

圖書在市場銷售時,櫥窗,可說是在地行銷的一種重要工具。腦筋動得快的零售業者會利用商店大門前的玄關處,請顧客先吃一頓視覺前菜、進而吸引顧客上門購物;零售業者並把櫥窗視為商店的一張名片。德國出版書商編輯史堤芬.浩克(Stefan Hauck)提出他的評論:

有位少女在晚上回家的路上,途經零售店,發現櫥窗擺了一本食譜:「瞧,櫥窗裡面這本燒烤食譜,送給姨媽Elfie當作生日禮物,不是太好了嗎,要不?」── 於是,看著看著,就決定要在隔天逛回來購買這本食譜。同樣,在零售商店營業以外的時間,設計得宜的櫥窗情境,能釋放出一股催動顧客購買的迷人力量,有些零售商店把腦筋動在行動二維條碼(QR)的行銷可能上,把訊息轉成二維條碼放在訊息板上,讓智慧手機用戶在零售書店的網路商店讀取條碼。

櫥窗設計,要能發揮出自由創意,這是無庸置疑的事,然而,從真實面來看一家商店的櫥窗時,常常就要失望皺眉頭。店家在營業時間外,就愛把打照櫥窗的燈光關掉:終究得要節省電源啊!還有,在店內所有例行的工作流程 ── 若是時間夠用的話,櫥窗設計是擺到最後才來做。不然,就乾脆讓書對著書作出展示。不過,話說回來,腦筋動得快的零售商店業者會把櫥窗當成顧客進到書店前,先在櫥窗前流覽視覺前菜,吸引客戶上門的宣傳噱頭:如果說,在櫥窗玻璃後頭,還能說得出「故事」,創意讓人還看得到,那麼,這樣的店是不是讓人會生出更多的期待。櫥窗代表書店的一張名片 ── 讓人留下好、或不好的印象。

然而,一家迷人的書店劇院要給人們留下好印象,並不需花許多錢 ── 何況,好的櫥窗概念決計少不了。成本也是如此,也就是指,時間。況且,這還得要求佈置櫥窗的手工技藝能力,而這也得有人願意這麼做。現在,Dieburger零售業主出於善意,為同事提出設計櫥窗的補習協助。一切都從計劃表上進行:海報的文宣廣告得要併入計算,書店之所以要有文宣海報,這是要轉換成書店日後的經營收益。

櫥窗,給了書店一張面子。若是櫥窗垮著一張沈悶的臉,相由心生,四週環境就會呈現枯燥無趣的模樣。零售店展現出生趣盎然十足朝氣,這對一個地方是多麼重要的事,這會兒,位在Höchstadt市的一家書店,才剛把帶著懲罰意味的櫥窗對外示人。

以上,請參閱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第30期,24/25頁,專文:「顧客的眼睛會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