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爾森出版集團復興大業,就從核心事業著手
一年半前,康乃爾森教育出版集團(Cornelsen)為了讓集團旗下事業運作更有效率,協同作用發揮更為徹底,以及節省更多成本,於是便研擬出一條新策略。現在,康乃爾森進行重新改組(相關文章)。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塔瑪拉.懷思(Tamara Weise)提出評論:
一年半前,康乃爾森教育出版集團(Cornelsen)為了讓集團旗下事業運作更有效率,協同作用發揮更為徹底,以及節省更多成本,於是便研擬出一條新策略。現在,康乃爾森進行重新改組(相關文章)。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塔瑪拉.懷思(Tamara Weise)提出評論:
康乃爾森這一次改組目標:將集團的核心市場集中在學校,拓展數位式產品組合,讓組織運作更纖細與快速 ── 從集團整體角度來觀,要讓康乃爾森更能順應市場變化而行。康乃爾森要改組,難是難在集團的基耐力要夠堅穩,畢竟數位化的教育訓練走的還不遠。
從另一方來看:學校為什麼該等康乃爾森呢?蘋果果真為教課書研發出新的使用型態,或者說,所有的學生都該隨身攜帶一部筆記型電腦呢?
那時候,康乃爾森必須作出協調,就當時的發展運作來看,規模不僅太大,並且存在太多死角。況且,來自過去幾筆採購單可能會不如預期,從集團高層來看,就會先站在對集團有利的方式來運作。很好,他們拿出了勇氣,檢視、修正康乃爾森前進市場的航道。
康乃爾森位在Mannheim與Berlin兩地員工們,目前在擔憂自己是否保得住工作飯碗,他們想從集團這次改組佈局上,從新策略找出某種立足,這該不會是這麼容易的事。從鳥瞰角度作出審視,康乃爾森高層在這麼短的時間,就為集團作出調頭翻轉,遠遠眺望過去,就算有些地方運作還不是這麼靈活。
許多人把鏡頭拉長來看康乃爾森這條策略,把視野就特別放在:無條件朝著市場前進、接受市場風險、不畏溝通協調。康乃爾森看似有備而來,就連運轉的齒輪,甚至不需常常創造新模下,卻是能透過參與的社團,把數位化的Know-how,與起步時的創新力量帶入到集團裡。
與上無關:這一年來,圖書領域經常傳來像是康乃爾森重整改組訊息,康乃爾森在圖書業內並非例外。
以上,請參閱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第30期,第16/17頁,專文:「一家出版集團整軍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