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珊德拉.修斯兒 |
自由可以是一段奮發圖強的爭取過程 ; 這個道理也能套用在出版社開發應用程式產品的選擇路上。究竟是要發展「加強版電子書」、還是不要呢?要以哪些的數位機種為主呢?又要提供哪些的服務功能呢?問不完的問題,得讓出版社熬夜加班處理。德國出版書商週刊記者珊德拉.修斯兒 (Sandra Schüssel) 提出以下看法:
出版社內只要與e化扯上邊的工程師,嘴巴裡現在談的熱門話題幾乎都是「學習曲線」。在應用程式的商業領域內沒有所謂現成的國王大道可以讓您在這裡東摸摸、西看看、去試試看它的功能如何?
傲慢的人最好要有自知之明,在這個領域沒有人會來教您過去的歷史經驗 ; 相反的,產品經理得向應用程式代理商打探技術知識 ; 要不就是想辦法與外部公司夥伴打聽、交換技術與行銷觀點。通常大家都會丟出一個類似的問題:「請問,您們公司是如何解決處理這個問題呀?」於是乎── 就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弱點曝露給對方知道,偏偏這又是業界目前習以為常的毛病!
能用自己的寶貴知識來解決問題當然是好囉!不過卻好不過去挖出究竟是誰掌握了知識的武器?他是從哪裡獲得的呢?還有他是從什麼時候的哪些資訊獲得的Know-How呢?
相關文章:畢爾格.懷特談應用程式的成功哲學:少即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