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響起時……
今晚第六屆《德國圖書獎》頒發最佳德語小說獎 ── 為即將開幕的法蘭克福書展週掀開了「起飛」序幕。
莫琳達.娜恰.阿博妮(Melinda Nadj Abonji)小說《鴿子起飛時》(Jung und Jung出版社),從入圍《德國圖書獎》初選「長單名錄」的二十本小說 、進入到複選「短單名錄」的六本候選小說的過程,終於熬到昨晚七時 ──《鴿子起飛時》從六本候選小說名單中脫穎飛.上.青.天 ; 榮獲今年度《德國圖書獎》最佳德語小說獎。
有關莫琳達《鴿子起飛時》的進一步介紹,請您連結到這裡。所有入圍角逐《德國圖書獎》作家皆出席在法蘭克福市政廳Römer舉辦的頒獎典禮大會上。
堅固耐用的中央控制系統
《德國書籍獎》頒獎典禮主持人基爾特.斯寇博 (Gert Scobel) 誇張的用「蛋白質元素佈底的中央控制系統」來形容人腦 ; 不過人腦內的蛋白質,對人類閱讀記憶能量究竟帶來多少的優勢,與市面上各類功能電子設備的記憶效率,究竟誰高誰低?;對此,他卻沒多啥多大興趣去「玩」語言遊戲。
話說回來 ──「同理心」是人類獨享的特權。「法蘭克福彙報」周日版文學評論家、亦是今年《德國圖書獎》評審團發言人的茱莉亞.愛克 (Julia Encke) 與主持人基爾特.斯寇博兩人默契良好的在台上對著台下的觀眾說:「評審團這次就入圍短單的六本小說進行漫長討論 ; 評分項目中文字洗練表現與書目內容資料豐寡程度、以及筆風能否與主題搭配是評選重點 ── 至於作者知名度與出版社規模大小並未列在評分項目表上。」
每個人都能把髒掉的心靈重新清洗乾淨
評審委員布哈德.穆勒(Burkhard Müller,南德報) 讚賞作者楊.法克托(Jan Faktor)透過寫作 《喬治憶往前塵 ── 天呀!布拉格的神聖「雄」風》(Kiepenheuer & Witsch 出版社)讓讀者看到一個城市的腐化與蛻變。穆勒運用文字來清理童年記憶,讓人從他包裹在詼諧外衣的筆風下見到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沈痛。
標籤的反面「標籤」
作者湯瑪斯.雷爾(Thomas Lehr)以2001年9月11日美國雙子星大廈遭受恐怖份子攻擊事件作為寫作的故事背景。他希望讀者從他這部帶有政治色彩的《九月.海市蜃樓》(Carl Hanser 出版社)認識到從另一個角度所看到九一一期間的反面圖像。評審委員康奈麗雅.翠許 (Cornelia Zetzsche)從他小說描述中感受、生起一股從歌德到哈菲斯 ── 東西方詩集相遇時的心靈交會。
一張嚴肅又興高采烈面孔
評審委員茱莉亞.愛克 (Julia Encke) 指出作者多倫.拉賓挪維奇(Doron Rabinovici)在《心湖之處》 (Suhrkamp 出版社) 向讀者丟出一個基本卻又嚴肅的思考球 ── 猶太人生活?拉賓挪維奇運用自傳式的敘事手法來闡述自己對記憶與懷恨的區隔 ; 在他的小說中,當他對心湖另一邊現出「挑釁」的笑容時,其實正是他施展逃生的一種掩飾擋箭牌。
烏鴉高唱牢騷歌
彼德.瓦維青科(Peter Wawerzinek)在《烏鴉之愛》(Galiani Berlin出版社) 小說中化身為孤兒。在他佈置的小說情境中,他對母親的不設限、坐在可能是自己的未來養育父母前面、幻想渴望著新家的期待。評審委員湯馬斯.蓋格(Thomas Geiger) 嘉許他為「牢騷歌」裡所下的功夫 ; 讓人從「民歌」聽到「德新社」── 也讓故事進展的充實又有料。
神秘感十足的事
游笛斯.昌德(Judith Zander)在《我們今天談.論.的.事》 (Deutscher Taschenbuch出版社) 描寫東方省份的鄉愁與地獄、「無」的本質 ; 評審團對她初試啼聲的入圍情事 ── 持以「不可思、不可議」的文字演出。
尚未回過神來......
第六屆《德國圖書獎》最佳德語小說獎得主 ── 莫琳達.娜恰.阿博妮在授獎典禮上致答謝詞時感性的表示:六年前當我初踏上瑞士的土地時,自己就開始與寫作結緣 ;《鴿子起飛時》的獲獎榮耀,我要感恩 Jung und Jung 出版社的出版發行人優亨.雍 (Jochen Jung) 給予我機會、 以及為這本書費心的幕後編輯。
默契良好的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