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西柏恩出版社(Eichborn AG)遷往柏林的事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城市間的移動、首當其衝的恐怕還要算是E. 社任職的員工了。德國出版書商週刊主編克莉絲汀娜.舒特 (Christina Schulte) 為您提出以下評論:
蒼蠅拍動著翅膀向著柏林飛去。如果一切按照原訂計劃進行,E. 社就要在今年的六月從原法蘭克福的美因河畔搬往柏林的施普雷河畔;與建設出版社(Aufbau出版社)在同在一個屋簷底下安居樂業。幾個月之內,法蘭克福城先是面臨知名文學出版社Suhrkamp社的遷離,後有Eichborn社隨伺在後;至於其它重量級的文學社大老像是S. Fisher社、Campus社、與其它規模稍小的出版社像是Schöffling社、Frankfurter社還是老神在在的堅守在美因城的市中心。
E. 社移往柏林城,讓文人匯聚的德國首都柏林又多了一個文學據點,城市散發出越來越濃郁的文學氣質也正一步步朝著文學都市之冠的頭銜逼進(目前慕尼黑市仍以此頭銜自居)。不過若是與Suhrkamp社相比擬,E. 社的遷城動機並非是出於自願;而是迫於一種不得不走的自救棋。E. 社的財務黑洞經過與建設出版社(Aufbau Verlag)的合作後,按理來說應當就能化解掉一場解社的風波。E. 社處在法蘭克福市的主客觀條件卻是讓它無法從泥淖中脫身。不過我們不應該對法蘭克福市投射個人的有色眼光,這樣也比較容易讓其它的出版社遷入。
E. 社搬家牽緊的可不僅僅是城市的一顆心,更是直接關係到在E. 社內任職員工們的切身利益;大多數的員工可是與法蘭克福城結下了深厚的地緣情感哪!這裡面有多少的員工是被E. 社列入到遷社計畫的名單上呢?而名單上面又有多少人願意選擇離開自己多年熟悉的居住城市呢?這些問題都會在未來幾個月中一一釐清。對E. 社的管理階層而言,這次搬家的背後也還牽涉管理階層必走的一步棋:趁此機會,就地刪砍社內不必要的工作位置。至於柏林的空氣能否真能將蒼蠅吹出財赤黑洞的洞口之外呢?還是就讓我們祝福他吧 ── E. 社對此也是寄予深厚的期望呢!
相關連結:E. 社員工沒有非遷柏林不可的理由
相關連結:建設出版社和艾西柏恩出版社結成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