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7

離情依依 ── 離職員工憶Suhrkamp出版社 II-II

離情依依 ── 離職員工憶Suhrkamp出版社 II-II 

湯瑪士.采培特(Thomas Zeipelt),四十一歲。自二零零零年起在Suhrkamp出版社擔任專屬律師、後來他也在社內架構起媒體部。從二零一零年六月起,他轉往位在Wiesbaden城的Friedrich-Wilhelm-Murnau基金會擔任基金會理事長。

湯瑪士.采培特
我離開Suhrkamp轉往Murnau基金會的中間並沒有耽擱到任何時間。我在Murnau擔任理事長一職,這個職位已經是基金會的管理最高層;二十位員工得為基金會影片的新業務開展腳步。我在那裡的工作就已經耗掉我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這,也一下就拉開了我與S. 社的距離。現在重新修好片子的大都會影集就要在院線上片了,光是為了這件事就讓我忙的焦頭爛額。S. 社位在法蘭克福原址的後段時期,公司整體的工作氛圍讓我快要窒息,如果說我喜歡繼續待在S. 社我就會隨著S. 社一同遷往柏林了。那個時候,我對S. 社的重組風波曾經仔細研究了一下,對此,我感到有些的感冒。從三月份開始,理事長的職務裡還兼有新企業顧問長的任務。我在Murnau基金會這裡見到自己能為未來打造事業願景的起飛機會。我動念想要脫離S. 社也是在內心醞釀了好久、好久哪!這也才讓我終於下定了決心離開。過去我總是盼了又盼:人生會變的越來越好!這個期望其實一直都還珍藏在我的心裡。我在S. 社度過人生中很精采、又很紮實的十年光陰。S. 社為我舉辦的離別歡送會讓我留下這麼美好的記憶,社內的同仁幾乎也全數到齊,同仁們的溫馨讓我感到窩心極了。我現在因為基金會的職務必須常常出差在外,而我剛好也出差來到了柏林,趁此機緣我順道探視S. 社過去的老同事和他/她們歡喜的話家常呢!

卡恰.博丁郝思
卡恰.博丁郝思(Katja Boeddinghaus)

四十六歲。自二零零五年起負責Suhrkamp出版社口袋書市場行銷業務;在此之前,她曾在廣告公關代理公司擔任自由撰稿員。自去年(2010年)十一月份離開S. 社之後,再度回復到自由撰稿員身份。

現在只要有文宣專案進來就像是在幫我打了一針強心針;如果說書桌上半天老不見動靜反而會讓我感到煩憂哩!我從去年十一月起,還是回到加入S. 社之前的從前那樣作回原來自由撰稿的工作。到目前為止,一切看來都進行的還不錯。當自由撰稿人的好處是不必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藍子內。我現在正在為一間家庭醫師量身撰寫廣告文宣。去年,我離開了S. 社後,我的人生頭回正式嘗到失業的苦味;這種苦,就如同我從別人那兒聽到的一般 ── 沮喪的真叫我心裡難受極了!

卡恰負責的彩紅專案
其實我心理明白的很,離開S. 社後,想在職場上重新覓得一份新職務是件多麼困難的事情!海底撈針是否就真的就毫無希望呢?這個到現在我還不是很清楚!最起碼,我在圖書業投遞出許多封的應徵履歷表,幾乎都是石沈大海;除了一家公司通知我:他們已經收到我的應徵文件的回函證明而已!當S. 社發佈遷移改組通知時,我那時還在想自己是不是也要跟著S. 社遷往柏林呢!我也想知道這整件事情又會如何繼續的發展下去?不過,現在這也變成了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如果事情還有其它的挽回餘地,我想我寧可選擇回到S.社上班,當名通車族也好,也許一年或……。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的丈夫在法蘭克福市可是一名律師,為什麼我還要跟著S. 社去柏林呢?過去我曾在廣告界歷練過,也因此學會要如何作好品牌文宣的工作,以及該如何的經營品牌文宣戰。S. 社是一家超棒、但又帶著那麼點神話色彩的出版社,這能從它們常常對著社內員提出許多品質鑒定要求、卻也獲得社內員工支持響應看出來。

現在,結果呢?這個轉變讓我感到S. 社對於職場新鮮人而言,就像是身上獲得一對超棒的飛行翅膀吧!一個能磨練他們起降技巧的基地台。唉!就當他們是樸玉吧!二零零九年,S. 社遷往柏林的人生劇碼在我眼前真實的上演;對我而言,S. 社不再是我心裡的S. 社、未來也不會是了。

不過在我的心裡面還是有它的影子在,這種特別依戀的情愫還會一直延續到未來!這也難怪,誰叫我的朋友圈中有一大半都是S. 社離職、要不就是現職的社內員工呢!

相關連結:離情依依 ── 離職員工憶Suhrkamp出版社 II-I
相關連結:評論:離情依依 ── 離職員工憶Suhrkamp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