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8

評論:離情依依 ── 離職員工憶Suhrkamp出版社

評論:離職員工憶Suhrkamp出版社

將自己定位在柏林的Suhrkamp出版社(S. 社)不復是去年位在法蘭克福Lindenstraße舊址的S. 社了。這個時空轉捩點讓我們多少見證到S. 社從─曾經擁有─企圖轉變─到暗藏著某種延續歷史的意味,也多少隱喻著要與過去切割的決心。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霍爾格.海曼(Holger Heimann)為您報導這篇職場風波:

我們觀察S. 社遷址事件的起、承、轉、合過程中,最能抽動你我情傷的應該算是當您讀到離職員工吐訴出內心複雜糾葛的惶惑心聲。從S.社改組架構變動上幾乎看得出,這場風波給社內所有部門的人帶出的連鎖效應。當出版管理高層對工作多年的資深員工常常是帶著不見得是以冷靜的批判眼光相待時,就好像是「每個人都可以被取代……」;這樣的話聽在被資遣的離職員工耳裡,常常與管理高層所見到的面向不同。四位遭到資遣離職的員工披文吐訴自己與S.社這段特別情傷、以及自己又如何在被剪斷母體臍帶時,從萬念俱灰的內心煎熬走向療傷復原的心路歷程。

有時候,離職員工藉由文字來抒發自己與公司相處的這層關係,喜歡被人拿來與愛人相戀作為比擬;當她們表露自己感性一面的時候、也同時轉化成為療癒分手時帶來的痛楚心傷。從生活的現實面上,出版社既沒法做到像是自己的老公般、要不就是像女朋友般的溫柔體貼;或許我們能從他/她們自我高估的心態,以及面臨一場始料未及公司遷移重組風波的洗禮後,方能讓自己真正覺悟出當公司出現危機時,自己處在管理階層眼裡的價值。

不過,多年下來,員工依附在S.社下與其它同仁共事成長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慣性思考,而曾經為書籍審稿專案付出的心力、也因表現良好而受到社內器重與讚美的同時一併轉化成為激勵社內同仁的這股特別力量,竟然當出版社要進行轉型時,自己反而是成為被資遣的對象?啊!情何以堪!她們到底該如何轉化過去與S. 社發芽生根似的情感呢?S. 社帶著父權命令式的重組方式也只有發生在過去的歷史、在別的時代才會見到的啊!我們從她們的角度所看到的世界,以及後續發展究竟會如何演變呢?目前,我們尚不得而知!

相關連結:離情依依 ── 離職員工憶Suhrkamp出版社 II-I
相關連結:離情依依 ── 離職員工憶Suhrkamp出版社 I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