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5

泰禮雅重組計劃 ── 書店競爭機會均等......

泰禮雅重組計劃 ── 鐘擺擺回 ── 服務品質

連鎖書店龍頭展開書店縮編計劃,書店業競爭均等的機會就會提高,書店業者在服務品質上下功夫,又再度受到重視。德國圖書業顧問安德.羅卿斯基.帖爾洋(Arnd Roszinsky-Terjung)提出他的觀點。

有的時候我們看到大型書店,在這個時候上演一場滑稽戲碼時,就只能驚訝的睜大我們的雙眼,看到引人側目的排行話題、訊息穿梭、與購物人潮的人來人往,這一向都是泰禮雅的拿手好戲。書市上傳出最新的訊息,2013年面臨關閉命運的泰禮雅科隆Neumarkt分店,前身原是Gonski-Flaggschiff書店,(相關文章 )。現在,泰禮雅要把這地盤完全拱手讓給Mayerschen書店。

泰禮雅正式展開企業重整計劃,顯然,這與泰禮雅在前些時候對外發佈最新財報訊息脫不了關係。不過,其實要說起來,泰禮雅位在科隆的這家分店,得面臨關門大吉的結局,這只是泰禮雅在市場上吃到一場遲來的敗仗 ── 這事帶有雙重意義 ── 自從對門競爭對手 Mayerschen書店,以同樣的媒介,在該地造成排名爭論後,於是泰禮雅就經歷到Mayerschen書店是如何以其店面規模,一路擴展地盤勢力:這家經營有方的對手書店,是如何在僅有一箭之遙之地,進行店面最佳精簡化的調整。就從這上頭看得出,泰禮雅位在科隆該家分店淪落到被拆卸的命運,這時,泰禮雅在過去從Gonski/Thalia手中接下,從原書店移轉過來的這一批員工,被指稱這是造成泰禮雅這家分店經營不善的基本原因。

來自哈根(Hangen)集團總部的命令,以銷售紙本書為主的泰禮雅連鎖書店,同步進行書店縮編計劃,把非書商品在實體書店內陳列上架。

從這件事情來看,讓人值得注意之處在於變型速度。泰禮雅一旦展開變型羽翼,在泰禮雅書店架上陳列五顏六色的商品,以如此迅雷不及耳的速度,就從抬面上冒出。不過話得要說回來,難道這真是唯一可能的變動?此外,泰禮雅對外擺明要撤守大型書店,哪些的副作用會同時跟著一起出現?電子商務得在所有的實體書店內落實執行,有幾家書店,拿出不錯的電子商務成績,就好比位在奧地利泰禮雅分店,在2010/11年度的財報營收上升5,6%。難道這不是,讓您看到書店發展差異化的好榜樣?

位在知名市區精華地段上的大型商店,許多年下來被視為是貿易現代化的象徵 ── 從書店整體面來看,大型書店吸引人上門流覽,與引領風潮的表現上來看,特別是在吸引新讀者與新客戶上門購物,所帶來的益處,就無法視而不見。書店業內的三家大咖業者,以非書任何商品來為書店進行轉型,這對於那些沒有把非書產品視為需要向顧客解釋的實體書店來說,就成了評估自我,與跟進的對象 ── 而不是只是將零售書店的門面給裝扮的花枝招展,為了只是以此來吸引書友的好奇注目。身為市場領導者,常常也得作為群眾的典範,與擔任起燈塔指引的特別任務,而這任務在目前顯然被冷落在一旁。而這種「母雞帶小雞」的影響力,在現在這時候,得要受到檢視討論。

一家書店銷售的產品,非書商品佔三到四成,以一家擁有1,200平方米大小的書店裡,標榜「單一文化」來看,從視覺上,這兩者幾乎不同,後者還是大了些 ── 頂多是把經濟效應放在對的坪數上。從實際面來看,超過一定比例的大型書店,也因此不被接受。在過去幾年間,書店的營運佔地,先是從1,200平方米開始,然後跳升到3,000、甚至來到4,000平方米,書店業的三大龍頭以經營坪數來互別瞄頭,終於引到後來組織結構的問題,到了現在,得要為此付出代價。

從反面來看這樣的結果,現在小型書店是不是就該經歷到一場文藝復興運動?很可能比較不是這麼來看,「小」不見得就得自動與品質優良劃上等號;而「大」當然也不是與品質差勁作出連想。這個意義只是在說,書店競賽的鐘擺,從坪數的那一頭,現在又再度擺回到書店服務品質的這一頭。書店競爭機會均等,這,不是給扳回了一城。

德國出版書商週刊最新一期(第五期,14/15/18頁),在《標準答案無法套用在泰禮雅科隆分店上》一文內,有進一步關於泰禮雅關閉科隆分店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