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0

當紙本書的職場生涯搬上全球舞台時

當紙本書的職場生涯搬上全球舞台時

過去一年中,德文版權交易,有八千本書目授權銷往海外。比起前一年,去年達成版權交易筆數還要減少一些。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莎賓娜.克蓉柔(Sabine Cronau)指出:「版權交易,不是在看簽訂幾筆版權合約,最終看的還是授權機制能為出版書目帶來多少進帳。」

版權生意進行的好不好啊?這個問題答案,無非常常就出在出版社的商業關係上。從德國出版書商協會的一項版權問卷調查結果得知,在過去這一年當中,圖書印上made in Germany的德文書目,國際版權成交的合約筆數,不多不少剛好八千本。比起前一年,去年版權合約數,減少200筆。另外,德國圖書市場上林林總總德文書目中,有八萬本是以頭版方式出現,這個數字聽來不錯,並非只讓蓬勃發展的出口業專美於前。

不過,現在就要問:2002年,德國出版社與國外的商業夥伴簽訂五千筆版權合約。那時候版權談判達到的成績與今日對照來看,這就看出專業化的程度區別。Suhrkamp出版社為了開發出版書目全球市場,早就為他們的庫存書目建立一套授權系統,並且提出推介書目的獎勵辦法。以今日來看,海外版權收入瓜分Suhrkamp整體市場營收百分之十五;三年前,這個比例還只佔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間。Suhrkamp在建立、維繫出版商業關係上下了功夫,看來,版權交易出現今日的成果,這份努力是值得的。畢竟,在Suhrkamp的書目名單裡面,作者中不乏文壇泰斗之輩。然而,說到版權談判,這並非在談論古典文學派,也非探討那些懂得高度包裝的現代作者。何況,版權交易,並非僅為童書開了一扇門,儘管,德文童書是推動德國圖書出口業向前行的馬達;同樣情況,也能從圖書業內的麵包與奶油文章,指導類形參考書目看得到,它們同樣是在耕耘屬於自己的世界舞台。在不分類別版權整體營收,這些佔去百分之十。

版權交易,不是在看簽訂幾筆版權合約數,最終都在問,版權交易為出版社帶來多少進帳。出版社藉由版權授權途徑,為書目創造出可能的豐收,有心這麼做的人,不論在境外,或在國內,就必須把書目版權的儲備力量給完全施展開來。德國書商共同展示書攤在國際各區域書展上,對外作出書目展示、推介德文書目,這已行之有年。德文書目最新授權平台(MVB RightsLink)是MVB為採購小量版權使用人設置一套採購版權的標準平台;新近,商品銷售策略研討會編列成為法蘭克福書展活動的節目。這為所有人都帶來了好處,還能活絡版權談判的生機:把書目授權價值鏈延伸開展的人,就能不依附在碎裂成片的核心業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