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書店服務的角色 ── 天底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專業出版社要如何為自己財源廣進?會員大會、專業論壇、研討會帶來附加的商業價值,這些活動,也可說為專業出版社帶來一片肥沃市場。那麼,這些商業的附加模式也能套用在零售書店嗎?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塔瑪拉.懷思(Tamara Weise)認為:「作書店生意買賣的人,向顧客收取額外服務費,雖然這有它的難度 ── 不過,卻是可能辦到的事。」
專業出版社要如何為自己財源廣進?會員大會、專業論壇、研討會帶來附加的商業價值,這些活動,也可說為專業出版社帶來一片肥沃市場。那麼,這些商業的附加模式也能套用在零售書店嗎?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塔瑪拉.懷思(Tamara Weise)認為:「作書店生意買賣的人,向顧客收取額外服務費,雖然這有它的難度 ── 不過,卻是可能辦到的事。」
專業出版社在扮演起全方位角色時,在舉手投足間,就把這個角色詮釋越發入木三分,這麼一來,也就把社上的專業服務給帶向興隆之路。專業出版社在2011年,專業服務瓜分市場業績近14%,營收比例提高。專業出版社拿得出這樣的成績,其實,這還得回歸舊有概念,這是一件讓人值得玩味的事。另外有些人推測,在過去兩、三年間,市場業績成長看好的區塊,並非只有出現在數位世界,而是從舉辦專業活動上,這也會是一塊看好的商機。根據德國專業期刊的統計分析來看,過去這一年,專業媒體業者從辦活動帶出的營收,業績攀升到二千二百萬歐元;這項業績成果,與同是專業媒體業者的另一塊營收佔有,也就是廣告收入,大約是一千九百萬歐元進帳,前者表現還要更為亮眼。
這樣的成績看在出版同業眼裡時,出版業者們就凝聚業內共識,出版社除了擔任圖書從業人員外,有沒有可能還找得出其它的生財管道?一般來說,顧客並不願為零售書店提供服務,多付一文錢。於是,閱讀文章、立即傳訊、費事檢索,這些書店服務全都免費。現在,零售書店業者想要改變顧客慣性思維,還要讓他們為這些服務付費,這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 不過,卻有可能從不同管道收取費用:
*愛立奇.克萊妮(Erich Kleene)在Dieburg市經營一家圖書島嶼書店(Bücherinsel),她並非只是把島嶼書店定位放在,銷售更多圖書的文化機構,而是她為顧客還提供一系列的活動,她不必為書店提供這些活動大費唇舌,好比,朗誦閱讀(參加費用:9歐元);舉辦郊遊活動(若是帶團到法蘭克福施泰德藝術館ㄧ遊,參加費用:45歐元,內含巴士交通費與用餐費);環繞城市一圈(參加費用:9歐元)。
*漢堡的一家神秘學專業書店Wrage Buchhandlung就辦起研討會,好比舞蹈工作坊,參加的人要繳交160歐元。
*埃森的Buchkontext書店,則是為出版社提供書店服務,讓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放在書店舉辦的私人書展上,提出陳列、介紹服務。書店提供這項服務,這是要收取費用,至於費用多寡,就要看情況斟酌收費。
以上舉出,書店業者提供三種類型服務,這些只是從諸多可能例子中,列舉說明。一般推測,書店業者提供服務的型態,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請參閱專文:「零售書店另闢財源,就從教育訓練開始」,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第31期,第16/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