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女部長不合常理的袖手旁觀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大聲疾呼,促請各界重視網路法律安全性,並廣邀評論員對此發表評論,就在這個時候,從政治人物的角度來看,多年來卻以封鎖態度來面對網路法律的安全問題。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總主編托爾斯坦.卡西米爾(Torsten Casimir)提出評論:「多年下來,僅有德國聯邦司法女部長沒有在她的司法工作崗位上,對網路法律的安全性有所留意。」
網際網路並非沒有法律規範的地方。對於侵權者來說,在網際網路出沒的危險比起現實世界來的少:許多侵犯他人權利的犯法行為,無法、或很難只歸咎在一個具體的人身上,這麼一來,這些的侵權行為就無法讓人查緝。對於一些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著作,在網路上受到侵權者非法使用的情形,也就特別的明顯。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與音樂、影片產業團體聯合提出宣導辦法,擬定,寄給侵害著作權者一張警告通知函 ── 指出其違法所在,以嚇阻其侵權行為。就法律角度來看,這套聯合宣導辦法,不能沒有。由於入口網路站(網路供應業者)有義務配合協助維護著作權人的法律安全性。專家與反專家人士針對沒有忌憚侵害他人著作權力者,發出撻伐之聲,正反兩派人士一路表述各人意見,尖銳的批判浪語受到歡迎。
多年下來,就只有聯邦司法女部長沒有在她從事的司法工作崗位上,對於網路的法律安全性有所留意。這位司法女部長莎賓娜·羅特霍瑟–絲娜倫貝格(FDP)坐視大量侵害著作權事件在網路上發生,而沒有在立法程序上有所行動,她只說出自己不想做的事:好比,對侵權者下達警告通知。對於這位部長,她把這種警告通知視為一種「害怕模式」,這就只有透過「網路監督」來進行,因此,她就以監督方式取代帶有警告言論與提醒危險的法務專業工作。
不論是從法律考量的角度,或是從國際實務經驗來看,對侵權者發出警告通知,這是有效預防侵權的一種辦法。這種辦法與不夠理智的著作權人要求封鎖網路的相較之下,前者壓制的意味就少。然而,對侵權者發出警告通知,若是沒有網路供應者就行不通。就簡單的從現有網路技術條件來看:在網路上傳來傳去的資訊數據,網路供應者幾乎可說是把持這些數據總和的壟斷者,這樣的息息相關,就顯示出網路供應者參與執行法律的共同義務。這與司法女部長不合常理的袖手旁觀,前者是一條防止侵害他人著作權的適當管道。
以上,有關著作權法的最新發展,請您參閱德國出版書商週刊最新一期,第35期,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