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mont Ehapa出版社針對小朋友閱讀消費行為進行分析(KidsVerbraucherAnalyse)。從最新出爐的分析結果來看,不管怎麼說,Ehapa期待小朋友閱讀書本的能力,暫時之間,還不會在圖書文化中,消失。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米歇爾.羅斯勒.葛亨提出評論,談讀者的多重人格特質。
根據小朋友消費分析報導,在德國,年齡介於六歲到十三歲的小朋友,有百分之九十一的人表示,他們會找書來看。許多小朋友反應,他們只有偶爾看書,不過,有部份的人表示,自己經常在看書,而這樣的人數比例在成長。同一個時候,使用電腦與網路的人,使用的頻繁度增加,尤其,從十歲以上的消費族群身上,看到這種情況又更為明顯。若從上述訊息,就因此推出結論,十歲以上的消費族群比較少看書,這當然說的也就不對了。年輕讀者群可不只對書中劇情著迷的很,他們除了讓自己沈迷在《貓戰士》、《哈利波特》、或《暮光之城》精彩的劇情起伏外,這些年輕人可都是管控時間的高手喔。他們只消在幾分鐘內,就能把聽音樂、上網打電腦都掌握在指尖的移轉間,就連看書,這也照樣難不倒他們 ── 林林總總的活動,全都就這麼一把抓到線上進行。年輕人在網路上看小說、或是購買小說,並不會因為是在網路上進行,就失掉津津有味的興致。恰好相反,線上有足夠多的內容與社群網站,能為小朋友提煉出故事精髓。然而,介於網路活動與書籍之間,消費行為的相互作用,要具體去描述出個什麼來,以目前來看,可能還言之過早。
類似的情況,也適用在電子書與紙本書在市場的較競上。線上購物的消費者,雖然人數比例成長了 ── 不過,在同一個時間,購買電子書的人,比例也在成長;而這些購買電子書的人,也是購買紙本書的一群人(這是根據圖書工業研究團體的一份報告)。
兩者間,讀者相互消長,這與購買紙本書的傳統讀者移轉到數位圖書世界有關,不過,與讀者變化的人格特質也是脫不了關係。讀者使用什麼樣的傳達工具,端賴,這是在什麼情境下、是什麼樣的屬別,或者說,這與讀者的品味層次有關。不管消費族群是年輕一族、或是年長一族也好,未來都會成為流動一族,這些人在平板電腦、電子書、或在電腦上使用選貼內容,而這些內容是以印刷形式出現。斷言紙本書有朝一日會從市場上消失不見的人,說的可能就不切實際了。消費者,說的可是另一種語言。